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中轴古建点亮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6 07:31

壮美中轴线,“古都之脊”绽放新韵。北京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以首善标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9月下旬,2025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启幕。值此之际,本报推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专栏,全景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首期报道聚焦古都文化保护传承,探究钟鼓楼、白塔寺、先农坛等文化论坛会客厅如何在活化利用、文商旅融合、老城保护方面焕发时代华彩。

在钟楼“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中,多件展品融合数字技术及当代创作讲述中轴线故事

古观新颜 打造城市会客厅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新亮点之一,是创立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论坛活动。作为推动常态化落地的创新举措,北京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结合近年来文物保护腾退空间,精心选取了17处文化场景,加挂“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标牌。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东城区的太庙、天坛、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隆福寺文创园、钟鼓楼、颜料会馆、地坛、景山街道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位于西城区的先农坛庆成宫、湖广会馆、报国寺、海清苑、宣南文化博物馆、十月文学院佑圣寺、正乙祠、沈家本故居。

宏恩观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北侧200米处,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因地处元大都中轴线北起点的偏东北方向,被称为“龙尾之要”。为了恢复古建原貌,东城区以“真实性、完整性、最低限度干预”等为原则完成宏恩观修缮,并以“观中”文化品牌将其打造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在地文化博物馆。在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一周年的重要节点,这座古老建筑化身“观中”博物馆,成为诠释古都文化、服务公众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

宏恩观整体为三进院落,第一进的山门殿作为数字艺术空间,15台投影机打造出沉浸式3D互动与VR体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艺术巧妙融合。第二进的帝君殿,在修缮后变身为“观书殿”特色书店,同时也是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的核心载体。在殿内,能看到完整的金丝楠木与墙面地面的投影,让观众在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中体验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第三进的大雄宝殿作为常设公益展厅,定期策划主题展览面向居民和游客开放。

东西配殿也各尽其用,开设围棋文化空间和多功能活动室。位于观内东侧的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是首家以中轴线为主题的文旅服务主题邮局,集综合邮政服务、文创消费、文化交流、展览展示体验于一体。

“观中”博物馆品牌总监刘杨介绍,宏恩观在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绝大部分彩绘保留它古香古色的原生状态,历经了元明清三代730多年历史,它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

光影市集 焕发街区新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塔寺地区热闹非凡,白塔寺夜市成为京城夜生活的新热点。7月12日晚,白塔寺东西岔街区正式开街。街区不仅引入1家北京首店、10家西城首店,更在开街之际同步启动首届“迎新生白塔新韵”消费季。消费季持续至9月30日,消费者可沿着主题打卡线路,深度体验街区的烟火气与活力。

历经700余年的历史变迁,如今,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街区与白塔寺共同构成了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据白塔寺管理处副研究馆员康蕾介绍,白塔寺自2021年重新开放以来,游客量从闭馆前的年均8万至10万人次,跃升至去年的30余万人次,游客数增加了数倍。

为丰富博物馆的文化供给,白塔寺管理处推出了“北京白塔文化周”和“白塔之夜”文化品牌活动。“白塔之夜”是夜间专场活动,活动以演出、分享类为主,活动结束后白塔将会点亮,公众既能感受灯光美景,又能在古建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演出和文化消费带来的场景式满足。如今,“白塔之夜”已成为白塔寺管理处常态化的文化活动,电影放映会、民乐演奏会、尼泊尔分享会、非遗演出等丰富的主题活动接连不断,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30多期。

白塔寺文创开发也紧跟热点,突破传统品类,推出毛绒类主题产品,目前文创周边已超两百款,并计划拓展更多实用性联名商品,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亮点。

腾退提速 中轴保护走深走实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先农坛这座重要的遗产点带来了历史性转折,其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目标正加速实现。长期以来,因历史原因,先农坛内多家单位占用,管理关系复杂,开放区域有限且不连贯,公众参观需绕行甚远,难以领略其完整风貌。而中轴线申遗成功成为强力催化剂,不仅促成了神仓、庆成宫两大院落的开放,更推动了更多占用单位的腾退工作。

今年6月,位于西城区天桥地区的育才学校新址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随着学校新址启用、现址完成腾退,先农坛内坛的历史格局将进一步得到恢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介绍,随着腾退工作的进行,阻隔在内坛东天门区域的历史通道即将打通,未来观众可从庆成宫东天门直抵先农坛著名的“一亩三分地”,困扰多年的绕行问题将得到解决。

“我们未来的工作将从聚焦文物本体的保护,扩展到对文物周边环境及历史格局的系统性整体保护。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区域向社会开放,将给大家呈现一个风貌更为完整的先农坛。”薛俭说。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带动下,首都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推进,今年东城区的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孚王府等文物腾退项目相继启动签约,那王府等已实现预约开放;位于西城区的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已完成全部住户腾退,醇亲王府南府等腾退项目也启动签约,进一步推动老城整体保护。

统筹/李泽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中轴线申遗一周年 |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中轴线申遗一周年 | 天宫藻井冰箱贴上新 联动浑天仪打造微缩“穹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今日社评 | 让北京中轴线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5
北京展区亮相深圳文博会,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气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2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0
中轴线西的三典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31
将博物馆带回家!1200余件高质量的文创新品精品亮相服贸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3
北京东城: “崇文争先”绘就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精彩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