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7日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增援怀柔灾区救援,已成功紧急救助105人,转移被困群众500余人,输送应急物资3吨。7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在救援过程中的两次翻山越岭,让队员们印象深刻。
小女孩生病急需救治 消防员翻越峭壁送她下山
当朝阳支队作战训练处处长荆天毅将生病的7岁小女孩和家人送到山下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放下连日来救援过程中的疲惫,也为及时挽救了小女孩宝贵生命感到欣慰和释怀。
7月29日下午,朝阳支队增援怀柔灾区的一支救援分队在去双文铺村执行人员转运任务的途中,突然遇到一家三口求助,称自己7岁的小女儿生病了,一家子人被困在这儿出不去,更揪心的是孩子已经停药两天,必须赶紧开药、服药,情况非常危险。
救援分队指挥员立即决定分头行动,分出一组人员先将小女孩及其家人安全护送下山,其余人员继续前行执行搜救任务。随即由荆天毅和左家庄特勤站消防员遆俊龙、王志涛、孙浩东、刘增彬,一共五人,组成护送小队,目标明确:以最快速度把孩子送到山下。
陡峭的山壁让救援担架无法发挥作用,大家用绳索把女孩固定在遆俊龙的背上,确保孩子不会摔下来,其他人员提供保护。
由于之前的极端强降雨引发山洪,把原本下山的路彻底冲毁,根本没法行走,他们只能沿着河边陡峭的山壁,一点点摸索着探路前进。脚下的路又窄又险,最宽处不过两米,最窄处只有不到半米,旁边就是湍急的洪水,每一步都得万分小心。
一路上,背着孩子的遆俊龙,还有身边的队员们,不停地跟小女孩说话,给她鼓劲儿:“孩子,有叔叔在,别怕。”队员们知道,孩子虽然很难受,但保持清醒特别重要,所以一直用话语安慰她。
好几段路实在太险了,坡度特别陡,脚下全是松动的泥石,每一步都让人“如履薄冰”。每到这种地方,大家就格外警惕。队员们紧密配合,有的在前面探路、清障,有的在旁边紧紧护住遆俊龙和孩子,防止意外。遇到攀爬时队员们拼尽全力用肩膀托举,遇到下坡时趴在地上用双手稳稳接住,四个人硬是围成了一个“保护圈”,护着中间的遆俊龙和孩子。
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翻越了陡峭的山壁,终于安全抵达了山下。救援队员立刻驾驶着消防前突车,载上小女孩和她的家人,一路疾驰,把女孩及时送到了山下药店购买药品并让女孩服下。
“当时脑子里只有女孩安危和眼前的道路,来不及想别的,救人是最重要的!”回忆起这段救援道路上的艰辛,消防员遆俊龙用朴实的话语诉说了沉甸甸的责任。
护送400人安全转移 消防员用身体筑起“防护栏”
7月29日早上,在怀柔区琉璃庙镇的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增援队接到指挥部紧急调令,立即派出一支由奥林匹克公园特勤站9人、左家庄特勤站10人、应急通讯保障站6人组成的救援分队火速赶赴双文铺村转移被困群众。
救援队抵达现场后发现,受持续极端强降雨影响,该村共有400余名群众急需疏散转移,其中包括大量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患有基础病的特殊群体,情况危急。
由于道路塌方、交通中断,车辆无法进入,救援队迅速制定徒步转移方案。在转移过程中,队员们需要带领群众沿河边悬崖小道行进,小道下方就是湍急的洪水。针对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救援人员采取分级护送策略。
对行动能力较强的80余名青壮年,由救援队员全程护送通过危险路段;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及伤员,在晚间7时简易路桥抢修通行后第一时间开始进行转运,最终救援人员将剩余的300余名“老妇幼”被困群众护送至安全区域。
疏散队伍中的多数老人行动不便,救援人员采取担架抬、人背负和搀扶等方式确保转运安全。在悬崖边上,消防队员们站在靠河一侧,用自己的身躯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栏”。
经过连续8小时的艰苦跋涉,多数队员往返多次,行走10余公里险峻山路,所有被困群众被安全转移至山下集结地点,由政府部门安排的转运车辆接力护送。其余群众也在现场指挥部统筹协调下,通过抢险车辆分批有序转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周超
校对/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