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防汛顶梁柱密云水库再立新功。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密云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将洪峰延后了39个小时。同时,密云水库入库洪峰、出库流量、水库水位、入库洪水总量、入库洪水过程涨幅、潮白河干流行洪流量6项数据均刷新了历史纪录。目前,密云水库库区水位已开始缓慢下降。
拦蓄两次破纪录洪峰 7日来水超9亿立方米
“如果没有密云水库拦洪削峰,后果不堪设想,密云水库真正起到了防汛顶梁柱的作用。”市水务应急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潘兴瑶介绍,7月23日8时开始,北京遭遇连续强降雨过程,本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集中在北部山区,局地雨强大,预测难度大。潮白河流域洪水总体表现为洪水过程时间长、峰值高、上涨快。
本轮强降雨,让密云水库一下子就迎来了建库以来的历史第一和历史第二两个洪峰。潘兴瑶介绍,第一洪峰出现在7月27日3时,入库流量6550立方米/秒;第二洪峰出现在7月28日8时,入库流量达4550立方米/秒。同时,入库洪水过程涨幅极快,在6小时内入库流量就由569立方米/秒涨至6550立方米/秒。此外,根据监测预报情况,密云水库7日来水总量达到了9.1亿立方米。
“这就创造了三个历史纪录,即入库洪峰历史第一、入库洪水6小时涨幅历史第一、入库洪水总量最大。”潘兴瑶说,在这样的情形下,密云水库对来水进行了拦洪削峰,给了潮白河下游地区充足的应对时间。
出库流量创历史新高 水位下降后再行调整
迎来两次超纪录的洪峰,密云水库在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后,一直处于超汛限水位运行状态。为应对后续来水,根据全市防汛工作统一部署,7月27日下午3时,密云水库启动泄流。出库流量从最初的80立方米/秒逐级加大,最终在28日18时达到1120立方米/秒,“这又创造了一个历史第一:出库流量为建库以来最大。”潘兴瑶表示,这也是密云水库建库以来潮白河干流最大行洪流量。
昨日(30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在潮白河白庙桥上看到,从上游奔涌而来的水流十分湍急,原本横挡住水体的橡胶坝已经塌坝运行,由此产生的坡度让水流俯冲而下时激起了层层浪花,水面显得颇为壮观。潘兴瑶解释,潮白河常年处于小流量状态,在大流量的冲击下,有可能会对沿岸的跨河桥梁、道路、堤防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形成一定的险情。“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超一万人次的巡堤查险人员,不间断进行巡险,发现险情及时处置,确保整个泄流过程安全。”
后续密云水库的出库流量是否还会增加?对此,潘兴瑶表示,目前下泄流量已经超过入库流量,密云水库水位正在缓慢下降中,“经过会商,可以确定的是下泄流量不会再增加。按照预案,一旦水位降至154.32米以下,控泄流量不超过600立方米/秒。后续我们会根据防洪调度预案,结合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适时调整泄流量。”
水库削峰率高达83% 最高水位达155.59米
对于密云水库的削峰率,潘兴瑶给北青报记者算了笔账:入库洪峰6550立方米/秒、出库洪峰1120立方米/秒,削峰率高达83%。“6550立方米/秒洪峰发生在27日3时,最大泄流量1120立方米/秒开始于28日18时,密云水库让洪峰延后了39个小时,赢得了宝贵的人员转移和防御措施布置时间。”潘兴瑶说。
据潘兴瑶介绍,1120立方米/秒的泄流在密云水库的历史上十分罕见,“历史上密云水库泄流水量通常较小,泄流基本是出于工程安全、生态保护、水资源调度等原因,上一次泄流还是在2021年,泄流流量最大才达到200立方米/秒。”潘兴瑶说。
“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密云水库最高水位超过了2024年的155.35米,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潘兴瑶介绍,7月29日23时,密云水库进、出库流量基本达到平衡,库水位升至155.59米,蓄水量36.288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而在7月30日9时,密云水库下泄流量已经超过入库流量,库水位出现下降趋势。昨日10时,库水位下降到155.57米,目前还在持续缓慢下降。
释疑 水库为何不能把洪水全部拦下?
洪水发生时,总有民众担忧泄流对下游造成冲击,希望“水库能把洪水都拦下,反正还有那么大库容”。对此,潘兴瑶表示,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洪水调度方案,8月10日前,密云水库蓄水位控制在主汛期汛限水位152米以下;汛期结束前,水库蓄水位始终保持在后汛限水位154米以下。
他解释,在非汛期,由于洪水风险较低,水库可以保持比汛期更高的水位(但仍低于设计最高水位),以增加蓄水量,满足冬季和春季的用水需求(如灌溉、城市供水),但汛前必须降至汛限水位。“在汛期(北京6月1日-9月15日)来临前,水库需提前泄水,降至汛限水位,腾出库容以应对可能的洪水。”潘兴瑶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汛期来临前的5月29日8时,密云水库水位下降至151.98米,为汛期拦洪提供了充足库容。而此次密云水库再度泄流,是因为水位已超汛限,泄流是为了平衡蓄水量、确保大坝安全和调控下游水流。
摄影/舒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