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嘉措”,这个富有诗意的藏族名字属于一位汉族法官李海龙。
李海龙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长,去年3月去往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民法院挂职,成为当地第一位援藏法官。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他给自己取了一个藏族名字,“达瓦”意为月亮,“嘉措”意为大海,这个名字寓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李海龙作为法院系统代表出席,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它被称为“高原孤岛”,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2024年2月,墨脱法院被认定为全国106个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之一。次月,李海龙到墨脱挂职法院副院长。
作为援藏法官,他主动领下了审判质效“脱薄”的军令,和同事翻山越岭走遍了分散于深山的七乡一镇、44个村(居),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族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巡回调解、上门立案、文书送达等工作。
结合西藏交通不便、小标的案件执行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李海龙总结出了一套“审执一体调解工作法”,被同行称为小标的执行案件的“锦囊妙计”。“有一名干警曾向我提出过一个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难题。他询问,如何公平分配一群牦牛?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没碰到过,我提出,可以用抛硬币的方式来确定挑选的次序,轮流由当事人每次挑选一头他心仪的牦牛,既公平公正,又降低了执行成本。”李海龙说。
现在的墨脱,旅游业高速发展,游客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旅游矛盾纠纷也增多了。墨脱法院专门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努力让每一位游客、每一个商铺经营者都在案件处置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我办理的一件墨脱县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承租人与招租人就设备的故障问题一直争执不下,导致墨脱县的冷鲜蔬果以及冷冻肉类保障供应受到影响。我带着合议庭直接进机房、进冷库,亲身感受设备运行状况和制冷效果,让现场的事实‘说话’,确定4台压缩机中有1台故障、4个冷库中3个运行正常。对于承租人提出的巨额赔偿要求,我提出以用电记录作为裁判依据,双方均心服口服。”李海龙说,最终这个案子在我们的努力下顺利调解,保证了墨脱县群众的“菜篮子”和游客的“饭桌子”。
经过李海龙和同事们一年多的努力,墨脱法院被上级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的案件数下降了76.2%,上诉率也下降了9.87个百分点。墨脱法院制定的20条“脱薄”细化措施全部完成,在上诉率、审限内结案率、执行完毕率等8项指标中趋优,其余指标均处在合理区间,整体办案质效提升明显。
今年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墨脱法院顺利实现“脱薄”摘帽。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感谢信中写道:“李海龙同志以‘脱薄’攻坚践行使命,为雪域法治注入广东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