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5日,首都图书馆“春雨工程”走进新疆和田开展文化志愿活动,捐赠图书7000册、数字阅读卡1000张、家庭书房阅读卡10000张,同时还举办了学术讲座、非遗体验、诵读培训、手语教学、绘本讲读、馆员沙龙等23场文化服务,覆盖群众近5000人次。
墨玉县图书馆活动现场合影
本次由首都图书馆携手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东城区图书馆分队、丰台区图书馆分队及专家志愿者团队,跨越万里山河,深入新疆和田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援建活动。六天征程,首图文化志愿者足迹遍及两地3乡17个点位,行程600公里。
活动期间,冰心奖得主王璐琪在和田地区图书馆报告厅开启了《少年着锦裳,择一事终一生》首讲。讲座剖析"择一事"的信仰密码,在和田读者心中激荡起对专注、坚守与生命价值的强烈共鸣。
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志愿服务团将三项京味非遗化作“流动志愿驿站”,直抵乡村社区。在四十七团文化站,志愿者团队带领兵团职工体验漆扇工艺。老军垦拿着亲手制作的漆扇,问道:“扇面红黄渐变像不像沙漠朝阳?这就是我们屯垦戍边的颜色!”志愿者团队还在巴什吐格曼村带领当地群众开展皮影体验活动,现场20名青少年体验皮影技艺,将《西游记》《哪吒》等经典故事凝练于方寸幕布之间。古老传说与现代童真碰撞交融,非遗的星火在指尖流转中悄然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志愿者指尖轻触1949年先遣连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使用的破旧军用水壶,凝神聆听讲解员讲述“1800里生死行军,战士饮马尿解渴”的悲壮史诗。首都图书馆青年党员们表示:“这堂穿越时空的‘实景党课’,比任何理论都更震撼心灵。”
志愿服务团还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公共阅读活动。当墨玉县图书馆化身童趣盎然的阅读乐园,青少年阅读专家王海月正带领孩子们阅读《天工开物》的精彩篇章,惊叹声此起彼伏;隔壁教室传来阵阵欢笑,彭雪洁的绘本课《仓颉造字》引导孩童认识象形字,在指尖触摸文明源流。与此同时,昆玉市图书馆的手语课堂暖意流淌,手语专家范娇娇为当地读者定制教学,学员艾力江以流畅手语打出“文化惠民,亚克西!”,志愿者含泪与他紧紧相拥。
夜幕降临巴什吐格曼村,社区灯火点亮戈壁,“悦读分享交流会”迎来高潮:朗诵表演艺术教师米鸥指导维吾尔族女孩朗诵《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声震大漠,激荡家国情怀;王海月为13岁维吾尔族女孩乃孜热阿卜杜赛麦提精评读书笔记,“再难的路,只要心有方向,有同伴,就一定能走到头”的感悟,在专业润色中传递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