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警报设备预防校园欺凌要警惕“失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07:09

校园欺凌现象备受关注,各地陆续有学校在厕所等视频无法覆盖、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通过识别声音中的谩骂、殴打等信息,向老师发出预警。有学校负责人表示,目前这套系统使用了半年,还没有真正预警校园欺凌的案例,但作为一种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3月31日《北京晚报》)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都有预防校园欺凌的安排,但遗憾的是,校园欺凌事件仍然不时发生在某些隐秘的角落,有的还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卫生间、洗漱间等场所,而这些场所又不便安装监控设备,实际上就变成了“隐秘的角落”或者说“预防的空白”。对此,陆续有学校在这类场所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据说一旦出现“救命”“打人”等声音,这种设备就可以设别并发出报警。

据厂商介绍,这种设备的语音识别功能是通过预置语料库来实现的,装置里录入了打架、骂人,比如“我要打你”等危险的话,还可支持多种方言。把软件安装到电脑上就能报警,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公众号直接把信息传达给老师或者是负责人。不难看出这是专门为预防校园欺凌量身设计的一种安防产品。

一旦有学生遭遇欺凌,通过呼喊“救命”触动智能警报设备,就有望制止施暴者继续行凶。即便安装后没有直接发出预警信息,但这种设备的存在本身就有震慑力。由此而言,应加快智能语音警报装置推广,既要覆盖更多校园,也要覆盖监控设备覆盖不到的角落,使其成为学生安全的“守护神”“定心丸”。

必须注意到,包括这种智能语音警报装置在内的任何电子设备,可能都有失灵的时候——有时因为软件故障而失灵,有时因为硬件损坏而失灵。此外,这类设备都离不开电源,一旦没电就变成摆设。如果某些校园欺凌事件恰恰发生在这种设备失灵期间,或施暴学生利用设备失灵施暴,便又成为校园安全的“漏点”。

因此,虽然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很有必要,但不能“一安了之”,还要有维护管理措施,确保这种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还要防止这种设备不能准确识别某些欺凌行为,因为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要么是多个学生欺凌一个学生,要么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受害者大多没胆量喊出“救命”之类的话。

假如这种设备不能识别某些校园欺凌行为,仍有学生在这种设备工作状态下受到伤害,这也是“失灵”的表现。所以,不能将这种设备当成是预防一切校园欺凌行为的“神器”。在加强技术手段防范欺凌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总体预防机制,包括警方、社区、学校、监护人之间建立紧密联动,建立和完善预警、巡逻、管控机制等。

事实表明,多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前,其实早有某些迹象,但由于老师、家长没有觉察或重视不够、预防不足,欺凌行为还是发生了。必须压实老师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提供欺凌线索,因为学生之间的危险行为,老师未必知道,但有些学生早已发现,应加强与学生沟通预防欺凌。

另外,某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发生校园欺凌或者类似事件,但为了避免丑闻曝光和追责,会对师生采取“封口”措施。这种治理校园欺凌机制“失灵”的现象也值得警惕。

文/老鹰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