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国-东盟合作新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经济日报 2023-09-23 10:30

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的梦想。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东博会自觉地与这一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区域经贸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第20届东博会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战略合作、凝聚了战略新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增加双方的认同感;进一步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好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

通过高水平政策沟通和制度型开放,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率先实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双方建立了覆盖政治、安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多层级沟通对话机制,初步实现了发展战略对接、发展规划协同和合作规范融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引领和主导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监管标准等贸易规则的制定。通过提炼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建设的本地化实践经验,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打造中国与东盟地区间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的示范性制度安排,在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员流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纠纷仲裁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加强制度对接,构建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实践共同体实际与需求的本地化规则。

优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布局,把共建数字“一带一路”作为提质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现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基于各自的数字市场、资源及技术优势,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复苏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东盟不断加速双方数字发展战略对接,联合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与东盟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有效降低数字经济运营成本;通过完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畅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加强双方数字经济政策、规则、制度、技术、标准的有效对接与沟通协调,合力破解阻碍数字经济合作发展的制度性壁垒,加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保障机制;以增强数字经济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维护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稳定;搭建数字经济平台,丰富跨境数字贸易交易渠道,构建协调统一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提升跨境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跨境数字贸易。

加强中国-东盟国家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产能合作和中间产品贸易等,提升了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和技术链融合能力,有利于促进双方重组、优化区域内产业链,解决区域内产业的结构性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上存在错位优势,互补性较强,具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链重新布局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合力构建区域产业链,为双方产业升级和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契机,成为中国与东盟突破中低端锁定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为应对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基础不强导致的制造业产业链断链问题,中国与东盟需结合“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竞合的基础和现状,着力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夯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基础,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运行。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偏弱、恢复基础不牢固等突出问题的背景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共同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文/张中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