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大医院专科门诊全面复苏
解放日报 2023-02-01 07:31

春节后,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就诊人群发生新变化:发热门诊、急诊人数明显回落,门诊(尤其是专科门诊)全面复苏,日均门诊量持续攀升,多家医疗机构已恢复至疫情前状态。与此同时,新冠感染者数量减少,重症患者锐减,不少重症已陆续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普通门诊恢复正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显示:1月28日开工首日,总院急诊就诊量436人次,同比去年略微有所增加,29日急诊405人次;救护车接收量近两日分别为40辆、38辆,较前段时间明显回落,同比去年略有增加。线下门诊量华山医院已全面恢复,专家出诊率达95%以上,门诊量恢复超过九成。“一些之前因感染高峰无法前往医院的患者,节后陆续前来就诊。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医院春节期间不打烊,业务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满足了一部分患者的就诊需求。”门诊负责人表示。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介绍:1月30日,东院区门诊量为18884人次,大约为春节前3倍,春节期间3天门诊量基本维持在日均5000—6000人次,“目前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急诊就诊情况也与往年常规情况类似,日均700—800人次,急救车转运量在30至50辆。”他表示,基本没有新收治的感染患者。2月1日起,仁济医院院内应急医疗队将解散,但仍保留随时征调的可能,随时做好准备。

“这几天门急诊日均就诊量约9000人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医疗事业部主任左克强介绍,节后门急诊总量与年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就诊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发热门诊接诊量变化最大,从去年12月中下旬每天接诊1000多人次,降到现在的个位数;急诊接诊量从此前最高峰时期的一天2400人次下降到700多人次,救护车明显减少。普通门诊的“人气”则有所恢复,随着感染高峰过去,此前积压的非紧急就医需求正逐步释放。

专科门诊全面复苏

“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少了,粗略估计减少了90%以上。”左克强说,按照“乙类乙管”标准,目前十院对就诊患者中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不做单独统计。前来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比前两个月多出不少。此外,十院住院、手术、放化疗等救治情况大致恢复到平常的八成以上,各类住院患者有1700多人。正值寒假,眼科诊区里多了不少前来检查视力、调整镜片度数的中小学生。

在上海多家专科医院,门诊也已恢复正常水平。春节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疗情况平稳。门诊负责人沈国妹告诉记者,目前普通发热门诊为日均100—120人次,其中新冠感染者很少,救护车接收量跌至个位数。门诊方面,专科门诊全面复苏,1月29日、30日两天专科门诊达日均5000余人次,其中肾脏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经领域疾病、血液病恢复至疫情前状态,普通内科门诊反倒人不多。专家介绍,“目前正处于寒假,不少患儿趁着假期前来慢性病随访,元宵节后就诊还将迎来一波小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所有专科门诊均已开放,东西两院院区日均门诊量达8000人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状态。门诊负责人董枫介绍,目前院方还在尽力增加新门诊,同时不断优化互联网医院复诊配药环节。按照往年规律,预计元宵节后医院门诊量将持续增加。

专家建议,广大市民朋友就诊时仍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如果是择期手术患者,应与医护人员沟通评估感染后的心肺功能和全身指标,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文/顾泳 侍佳妮 黄杨子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