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呈现当下高校学术生态 众人热议《小诗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6 16:05

日前,著名作家阿袁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诗经》的首场新书分享会“爱这世界吧,用理性或感性”在线上举行。阿袁与嘉宾主持在直播间向广大读者分享了新书阅读体验,探讨当下高校生活、年轻人的读书与爱情等热门话题。

新大学精神:青春气、人文风范、建设性、相信感

《小诗经》中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高校教师们。老一代有系主任老尚和元老章培树,“青椒”中有“不合时宜”“不识时务”的“鸮鹦鹉”季尧,也有努力发论文、申报课题,把“学术的裙带”系得十分妖娆的鲍小白与何况。

阿袁是校园生活细腻的观察者和精致的表述者,用颇有诗意的笔法再现高校教师并非总是诗意的生活。正如著名作家徐则臣对《小诗经》的评价:“连缀高校与市井、大时代与小生活,呈现了当下高校的学术生态。”

分享会上,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人文学者梁永安从“高校”话题出发,在对话中屡次谈到“新大学精神”。他认为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个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传达出青春气和人文风范。“今天这代中国年轻人,就像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这种建设性是最重要的。这个建设性,是尽管今天的现实不如意,但是内心深处扔保有相信感。相信人类、相信历史、相信未来,相信世界不是在我们的抱怨中,而是在我们的手里。”

当下的高校并非真空的象牙塔,也是一个真正的大世界。在小说中,作家阿袁书写了充满书卷气与烟火气的高校生活,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老师们PPT课件做得花里胡哨,上起课来就照本宣科;课题申报材料做得很用心,课题完成得却很浮皮潦草。”对于学生的议论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学生可不比从前的学生,从前的学生皮实,身体皮实,精神也皮实,老师怎么揶揄都可以,但现在的学生一个个可是水晶玻璃人儿,动不动就有心理问题的。”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青年批评家丛治辰表示:“青年们面临的压力是非常真实和残酷的。阿袁老师造的这样一个桃花源,不一定实然存在,但在我们心中存在就是一种力量。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需要在这个梦之外所有的人,整个时代、整个社会营造更好的氛围,让青年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高校更好的存在,这也是我们读这个小说需要去思考的一个更广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026131547.jpg

讴歌青春:月亮面前,人人平等,要有诗意的栖居

《小诗经》中的男主人公季尧是中文系的另类:他清高浪漫,富有理想主义,却在人生重大选择上屡屡被动行事。他热爱教学,却对学术名利场嗤之以鼻;他原本可以攀附导师的女儿,获取学术资源,却选择了主动退守地方高校。他拒绝系主任的橄榄枝,也放弃了在学校竞争的资本,最终因为“非升即走”制被迫离开,搬到了庐山脚下的二本院校。

作者阿袁在分享会上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男主人公的喜爱,她化用了安吉拉·卡特的金句:月亮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时代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都是水泥,都是高楼,不是美好的自然。当下的文学和生活离这个有点远,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超越性。”梁永安也分享了化学系老师带学生赏雪的例子,“今天竞争中的胜者必然要丢掉很多东西,除非你是天才,这时候我们也不去人为倡导一种理想主义的纯粹性,但是又给他们一种希望,在这个时代,我们安置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心情,我们内心深处对这类青年的价值是肯定的。”

作家李洱在读过阿袁的作品后惊讶道:“她的思考脱颖于学识,她的理念灌注于细节,她的叙述穿越于日常。阿袁值得信赖。”在小说的结尾,季尧与新婚妻子,以及同样来到“几介居”高校青椒们,读书、劳动、闲聊,过着梦幻般的田园生活。

对于小说的结尾,阿袁表示这是季尧们的一种“不往之往”,也是一个高校教育者对教育以及当下青椒们面临的困境所做的可能性思考和诗意想象。“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埋怨,但是爱才是天性所在,最后我给我的人物一个理想国、一个桃花源,是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也是基于我前面的坚信,对年轻人、对世界、对生活。我是敬畏青春的,所以在这个小说里我想讴歌青春。”

微信图片_20221026131547.png

作家阿袁

探讨爱情:女性心理的稠密度比男性高得多

在对谈中,几位嘉宾不约而同地谈到《小诗经》中强烈的个人风格:大量古典诗词、经典著作、文人典故和各类有趣的“冷知识”,具有明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阿袁对当今高校中微妙的人际关系,职场上下级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同窗关系的描写精准老练、游刃有余,呈现了酸甜苦辣的多种滋味。雅致之处却不掉书袋,既轻松有趣,又有所寄蕴。写到俗世之处,能写出俗世的欢欣和卑污,俗世的虚伪和无奈。新晋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张者直言:“《小诗经》中的辛辣讥诮比比皆是。阿袁对人性的复杂具有通透深刻的把握,季尧们在象牙塔内活出了世俗与凡尘的气息。”

小说中有不少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爱情故事。梁永安教授从书中的爱情情节入手,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女性心理的稠密度比男性高得多。她们既有高度的洞察力,又有现代的知识积累、专业训练和对于社会的体会。男性构造的世界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境。种种支配关系、政治关系,对一个男性价值的衡量等等,容易使一个男性在选择上没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以至产生巨大的自我对立。”

对于当下青年人的“爱情稀缺”理论,梁永安也有自己的理解。“我始终觉得,一个人面对现在这个世界,一定要用一种悲观主义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但同时又要用乐观主义的心态去建设自己的世界,包括爱情,包括自己这辈子要做的一两件简单的事。特别简单,但是又能构成一个特别好的生活支撑。”

青年状态:年轻人自有成为自己的勇气不断突破边界

作为高校教师,现场嘉宾对于青年话题都有很深的体会。“高校有一个特点,就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不同的青年都汇聚到你面前成长。本科四年是一个青年生命迅速蓬勃展开的阶段,做老师确实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

作为“最了解年轻人的教授”,梁永安坦言,在这个碎片化的、流动的复杂时代,今天的青年最大的困境就是不确定性和无安全感,似乎一切都不在把握中。“这个世界,生机在里面,破碎也在里面。爱情其实很稀少,很简单。为什么稀少?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简单,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把它想得太文艺范儿,或者太仪式化了。”

丛治辰也表示:“所谓青年的状态就是,我跟世界的接触有一个边界,青年的状态就是不断撞破这个边界。在这个意义上,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阶段,每个人都可以是青年。但是青年人也可能处于老年,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好奇心和包容度,接纳别人告诉你的新鲜事物。”

阿袁认为,年轻人不管面对生活或是爱情都更诚实。“单身也是需要勇气的,也是一种生命形式,也是有价值的,甚至也应该鼓励。如果出现一批真正有勇气的离婚人,也代表着一种文明、进步和勇气。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或者婚姻的态度,或许是对我们中年人的一次反动——并不是说跟随你们就是前进,我不这么看待年轻人,所以在我的写作里有试图表达这样的东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2024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上 专家学者热议:未来的农业教育会是什么样
科技日报 2024-11-06
人物|影评人写小说 《铁锈新鲜》最新出版 阿郎:想写附着在案件上的斑驳人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阿郎小说《铁锈新鲜》分享会举行 那些熟知与未知的东北叙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8
运河森林演唱会亮相 宣传推广《诗经》文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今夏于巴黎开启世界巡演 少年邀成人看“我们的”《诗经海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赏读|在爱情和信仰中跋涉 当代俄语文学巨匠沃多拉兹金代表作《拉夫尔》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乌镇戏剧节:吟唱经典,叩问当下
梅生 2023-11-13
专访|袁劲梅:小说是我的“航天望远镜”“地理探测仪”
文学报 2023-05-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