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健康中国 2022-10-13 18:4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要求,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期,我们看到,新疆、内蒙古等地报告的新增阳性感染者比较多,同时四川、甘肃也呈现高位发展态势,请问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感谢您的提问。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出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疫情防控力量。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人民日报记者

从各地公布情况看,病毒普遍存在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但是感染者主要是轻症和无症状,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大家普遍认为病毒都这么轻了,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问题。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动态清零”的概念和它最关键的要素。中国政府所施行的“动态清零”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一是国家的抗疫方针、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来的。这是特别说明的一点。二是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它变异的方向、变异后的危害性变化的认识,包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我们现在并没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灭掉,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或者散发病例,所以“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抗疫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阻断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如果做到“动态清零”,有两个关键词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首先解释一下“动态清零”的一些概念和核心内涵。

第二,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另外,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可以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外,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们国家人口的总数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老年人口2.67亿,这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这种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必须要尽力防护。

第四,现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变异,今后向什么方向变,变异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没有完全办法掌握。但是有一点科学界是肯定的,这个病毒始终会变,变是它的常态。另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们近三年防控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第五,要考虑这个疾病的长期危害。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学上对它的后遗症、对它的有关情况是清楚的,新冠还有很大未知。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当前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必须的。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此前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中秋和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措施,也明确了时间是从2022年9月10日到10月31日止,这个时间马上到了,接下来是否会延续这些防控措施?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感谢您的提问。中秋、国庆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部署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推广落地检、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我们将组织评估这些措施对尽早发现、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在评估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持续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经济观察报记者

全球新冠疫情已经蔓延至第三年,不少国家已经被迫放开,一旦别的国家都放开了,我们是否会成为疫情洼地被漫灌而被迫放开?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动态清零”是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新冠防控的总方针。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我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起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防控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疫情从高流行的地区向低流行的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是传染病流行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武汉疫情控制后,我国又出现了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防控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外有的国家虽然每天新增病例很多,但是仍然取消了相关的防疫政策,民众的生活似乎也没有怎么受影响,甚至有的宣布新冠疫情已经结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了一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防控策略确实已经由以往的防感染,转向重点防重症、防死亡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方面来。大概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个国家普遍放松或者取消了入境限制;二是部分国家在国内的社交上的限制进行了放松甚至取消;三是一些国家不再实施强制性的集中隔离措施,也有一些国家不主动的通过核酸检测来发现感染者,相关密切接触者。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强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强疫苗接种。这些选择是有多种原因,一些策略的调整,措施的优化和调整,一个方面是基于各个国家的防控理念,一个方面是基于防控的能力和条件,一个方面是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有没有相关的机制、组织的保障和动员能力的保障等。所以我个人感觉,有些可能是被动地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从美国、日本的一些国家进行放松和调整的情况来看,带来的可能是疫情的几波冲击,甚至会出现超额死亡。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还是要强调是由我们的防控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决定的,也是秉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能力。总体上看,我们国家本土是“干净”的,我们的疫情主要还和输入有关系,我们外防输入把住,即使有输入,只要快速发现,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有制度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应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同时我们的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锤炼,有强大的基础,这些是中国的优势。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疾病,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来换取最终胜利。

如果说我们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都知道现在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请问我国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各项措施现在是否还依然行之有效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自然现象,首先我们认为目前不存在因为不断出现病毒的变异株而进行防控方案修改的证据或者压力。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疫情防控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爱国卫生运动以及疫情监测、疫情处置、实验室检测、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重点环节防控等等都做出了详尽科学、操作性很强的要求。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主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所以在不出现新的大变异株,比如Delta、奥密克戎的情况下,不出现明显导致致病能力改变的情况,不出现现有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可以适用,并且仍然可以满足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谢谢。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下,如何让防疫政策更加有利于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如何保障效率和人性化,更好地推进“动态清零”平稳实施?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你的提问。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群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要求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同时,我们呼吁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三是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的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今年很多城市在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目的是早发现早防控,尽可能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请问目前看效果如何?我们注意到有些地方即使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还会采取全域静态管理,请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提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键是要做到“四早”,一个核心就是早发现。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判定感染者方面,它是一个金标准。国际的经验和实践都表明,核酸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是高的,都是把它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近三年的防控实践的锻炼和我们能力的加强,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它表现在我们现在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能力。第二从布局看,一些大城市15分钟的检测圈,可及性大大提高。同时实践已经证明,在国内的一些疫情的早发现上起到重要作用,不少疫情都是通过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发现的。

关于提出的静态管理的问题,刚才雷正龙司长已经做了一些解释,我想再补充的是,我们疫情防控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用小的代价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防控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全域静态管理,而不是把全域静态管理当做我们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首先要做到“四早”,要压实“四方责任”,真正使疫情防控做到早、小、实、准,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当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做到一发生感染就快速发现。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特别是感染者的传播链条不清楚,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的情况下,这时候应该综合判断疫情特点、防控能力以及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有些地区采取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尽快控制疫情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必要时实行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一个手段,但是要做到精准的判定,“快封、快灭、快检”这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目前有不少国家是被迫躺平,请问从各国确诊的病例和病亡人数来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另外,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在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对比情况?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流行近三年,全球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指标看,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受到新冠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

我们从两个视角来比较,一个和美国进行比较,一个和全球进行比较。截至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美国累计报告病例95,260,865人,死亡1,050,195例。

中国本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4066,无症状感染者755048,感染总数1009114例,死亡5226例。中国本土的新冠感染率每10万人口70人,是美国的1/483;中国本土的新冠死亡率每10万人口0.4人死亡,是美国的1/785。

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是18.32%,新冠发病数占全球的比例是0.16%;按照百万人口计算发病率,发病率是全球的1/112;死亡人数占全球的0.08%;按照百万人口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

无论是与美国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还是与全球总体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中国都是绝对的优等生,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怀疑我们的防控策略。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请问新毒株的致病力和传播力与此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病毒变异是非常常见的自然规律,体现的是病毒作为很小、结构很简单的微生物对外界压力的一种反应,这一点在新冠病毒的表现上更加充分。新冠病毒虽然只出现两年多,但是有大量自然感染人群和更大量疫苗接种人群存在的情况下,它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发现,在2022年奥密克戎出现以来,病毒的变异速率是明显加快,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第二,所谓BF.7亚分支,它是BA.5.2.1.7的缩写,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BF.7亚分支在9月份被检出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成为常见,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毒株。全球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一周的11%。

第三,BF.7亚分支和其他的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和BA.2、BA.5刚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相似,都是呈现出比较强的传播能力,但是BF.7是不是能够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的优势毒株,还要进行观察。

第四,BF.7的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强。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据了解,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低风险地区往返疫情防控加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中隔离、劝返等,请问“九不准”公众留言板是否有群众反映这些问题?问题解决情况如何?怎样更好敦促地方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行为?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您的提问。你刚才提到的部分地区“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也收到了群众反映的类似情况。

据统计,10月1日-12日,“九不准”公众留言板群众反映的情况,占比较高的3项依次是:(第2项)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比36.36%。(第1项)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比26.61%。(第4项)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比17.39%。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工作,前期组建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按照整治“层层加码”工作机制,专班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务好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积极充分发挥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作用,快速转办,核实群众举办投诉,强化跟踪督办,加强典型问题通报曝光,确保“层层价码”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今年散发疫情对于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程度影响,请问如何看待这样的影响?我们来算防控的成本效益?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全球各国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疫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例外。疫情防控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和减轻疫情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持续了近三年,这在人类的疾病,尤其是大流行的疾病史上也是罕见的,持续时间这么长,而且病毒在反复变异,传播速度在加快等这些特点,疫情的防控措施就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和调整,也难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坚持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特别强调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目的是通过科学、依法、精准的防控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减少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践证明我国的防控是科学有效的,从全球比较来看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无论在防控效果还是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是领先的,同时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衡量防控成效其实是有不同的指标,如果从成本效益的视角来衡量防控成效,如何来算效益?如何考虑成本?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比如说在算效益的时候,怎么算?应该用动态的视角来看效益,应该算整体的效益账,总体的成本账。我们考虑效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得与失,还要算健康账,特别是民生账、社会账,要用动态眼光来算账,简单的说算大的成本效益账,因为这是人类面临的大流行疾病,必须是这种视角来算。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大范围、更长远、更大人群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各国都在努力平衡这种成本和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权衡是要基于各国的文化、防控的理念和条件来做出。谢谢。

中新社记者

有的地方散发疫情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多省面临着同时段多地市发生奥密克戎疫情的防控局面,特别是社区防控目前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繁琐的工作,请问在当前的疫情情况下,社区防控的重点和方式是否有变化?基层如何更好提高科学防疫的水平?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有些地方出现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是由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既有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个毒株特点造成的客观原因,也不排除少数地方可能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不到位,出现思想麻痹、松劲心态有关。为此,当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格落实国家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多项防控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任务。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已经形成了诸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基层协同抗疫等机制这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和不足,仍然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个薄弱环节,下一步应该把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层老百姓的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切实把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的能力提升,把这道防线筑的更加牢固。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前面提到了新冠病毒可能会发生一些后遗症的情况,请问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最新研究有什么样的结论?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后遗症又称新冠长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一般来说,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控制规模化疫情的重要策略手段,也是我们预防新冠的重要方法。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请问,我国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如何?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等相关接种进展如何?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谢谢你的提问。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3785.1万剂次,覆盖人数13亿343万人,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7171.1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45%、90.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783.2万人。60岁以上人群接种2亿3921.6万人,全程接种2亿278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总人口的90.6%、86.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是1亿7756.8万人。谢谢。

健康报记者

现在进入了秋冬季,流感也进入了高发期,刚才专家也介绍了,目前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面对双重叠加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感谢您的提问。面对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并且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同期水平,各地需要严格防范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今年9月,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流感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提前谋划、科学防控、综合施策的原则,对全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作用,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要求各地疾控部门继续加强流感活动强度、病毒基因和抗原性变异、新型流感病毒发现等监测工作,为指导精准防控提供科学证据。二是做好流感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动态监测流感疫苗供应和使用情况,指导各地通过合理设置接种点、组织集中接种等形式,推进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三是强化科普宣传。会同宣传部门,继续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的流感防控科学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护意识,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落实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共同预防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面对奥密克戎新变异株,公众如何做好防护,专家有什么样的提示或者建议给到我们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特异性预防,换句话说就是疫苗接种,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加强针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弱除了病毒本身的特征外,与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具有更高比例的全程、甚至加强疫苗接种不无关系。第二方面,要强调现阶段一定坚持做好非药物控制措施,换句话说是做好常规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这个措施在任何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都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做到这两点。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多久,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并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我们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我们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有几项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做的。

一是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坚持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可能比黄金更为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刚才董小平教授说的,我们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比如防止医院资源被挤兑,怎么在规模性疫情下能够快速进行管控和一些防护用具的供给。

四是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

六是强调快速、精准,强调防止“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的现象。

如果这些综合起来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今天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赵红信

相关阅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做好2024年“五一”疫情防控工作
新华社 2024-04-27
关于“二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权威回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五一”假期后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五方面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
央视新闻 2023-05-0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短期内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较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
新华社 2023-01-3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十条”看点
新华社 2022-12-0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决不能造成放松、放开、“躺平”的误读
健康中国 2022-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