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唐宋名琴中,彩凤鸣岐音质遥遥领先,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雅致,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龙池上方题有“彩凤鸣岐”琴名,下面有收藏家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龙池腹腔内题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这一切,都注定了这张琴不是凡品。
千年流转,几欲失踪的古琴,最后又奇迹般出现在世间。2019年9月17日晚,浙江博物馆千年清音古琴音乐,各位名家以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唐琴彩凤鸣岐与疏影两张琴,奏响了千年清音,响彻大厅。名琴名曲名家,彩凤鸣岐在千年后再次大放异彩的时光背后,是一张千年唐琴的传奇。
“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
便是一张金名片
彩凤鸣岐琴,龙池腹腔内有正楷题款“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便是一张名片,注定了此琴不是凡品。
雷威,为雷家传人,他家的琴,被尊为雷琴,千金难买。雷家斫琴(制琴)历史悠久,早在隋文帝时,蜀王刘秀就是一位琴痴,他曾经造琴无数,在蜀王的带领下,蜀地斫琴大家辈出,其中以雷家琴最为难得。雷家世代斫琴,传到雷威这一代,已经是玄宗的开元盛世,雷威尊为琴神。
相比于雷家的传承人们,雷威是一个另类,别人斫琴大多选择桐木,以杉木为下,雷威却喜欢选择杉木。他选木也非常奇特,每到大雪天,便会喝酒,喝得摇摇晃晃,穿上蓑衣进山,直走到深山老林中,然后静静伫立。在雷威的耳中,每一株风雪中的树木都有灵魂,都会说话,他就根据这个声音来选择木材拖回去制琴。这张传世名琴彩凤鸣岐,便是这样选材而来。
雷威斫琴,音质圆润,余韵不绝,他经手的琴被尊为雷公琴,他的琴,是天宝年间争相抢夺的宝物,一直到宋朝,还在流传着雷琴的传说。
苏轼在《杂书琴事》记载雷公琴的特点:“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其精妙如此。”雷威所斫彩凤鸣岐,便有鲜明的雷氏特色,经过了千年的时光,音色依然圆润。
落霞式是非常漂亮的古琴样式,琴的两侧呈对称波浪曲线形状,如天际流云,属于优美的文人琴。 而这张琴被命名为彩凤鸣岐,也预示了它的主人不同凡响。
彩凤鸣岐出自《国语》:“周之兴也,鸑鷟(彩凤别称)鸣于岐山。”彩凤,在古代是天降的祥瑞;岐山,是周朝推翻商纣的起点,所以当一只五彩凤凰飞来,在岐山上欢快地鸣叫,预示着周朝即将带领百姓迎来天下太平,开创一个盛世。
这张琴斫于开元二年,寓意大唐如凤鸣岐山,出现了盛世景象。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背后
彩凤鸣岐琴的主人之谜
雷威亲斫,琴名大气磅礴寓意非凡,它的主人到底是谁?
传说一为开元年间,玄宗特封雷威为琴待诏,为皇室斫琴,雷威斫彩凤鸣岐琴奉上。后来贵妃进宫,喜爱歌舞音律,玄宗特意将这张名贵的琴赐予爱妃。
这张琴成了贵妃爱物,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带着贵妃匆匆逃走,也没忘记带着这张琴,只是马嵬坡兵变中,贵妃惨死,老皇帝独自携琴去了蜀地。
公元762年深秋,持续了六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定,垂垂老迈的唐玄宗从蜀中起驾回銮,路遇马嵬坡的时候,正赶上深秋的风雨淅淅沥沥,阴冷悲凉。玄宗坐在马车上,撩起车帘向外看。他想起与贵妃从前的种种恩爱,命令停下车马,信手在贵妃简单的墓前弹了一曲,此时的马嵬坡,风雨呜咽,像贵妃的哭泣,玄宗心中的悲苦思念与愧疚,都付与曲中。
一曲弹完,玄宗将贵妃最爱的这张琴放在墓前的小破屋中,起驾回宫。这张琴来自蜀地,现在与贵妃一起魂归,也算是一场纪念。
《杨妃外传》记:“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曲以筚篥的形式传下来了,琴却没了。
还有一个说法,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到蜀地,遇见雷威,两个音律大家促膝长谈,互为知音,于是玄宗请雷威为自己斫琴,并封他为琴待诏。雷威期待大唐能恢复元气,于是特意斫彩凤鸣岐,给了玄宗一个极好的安慰。
《陈拙琴书》中记载着“明皇返蜀,诏雷俨充翰林斫琴待诏”。
但这样又似乎与年代不符,雷威斫琴有署名的习惯,龙池腹腔内的题款是“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安史之乱是天宝年间爆发的,所以明皇逃亡蜀地遇到雷威,请雷威制琴的时间对不上。
从皇室到民间再到王府
彩凤鸣岐在世间几度颠沛
安史之乱后,世道混乱,名琴也流失了。彩凤鸣岐琴再次出现,是在清末定亲王府中,定亲王爱新觉罗·载铨是光绪身边的红人,一生爱琴,一个偶然的际遇,他收到了流落民间的彩凤鸣岐琴,作为至宝藏在王府。王府内“行有恒堂”收藏历代名琴,彩凤鸣岐为“行有恒堂”第一琴,定亲王最喜爱这张琴,常在花园里弹《平沙落雁》。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闯入王府将宝贝洗劫一空,彩凤鸣岐也遭遇横祸,又一次不知所踪。
又过了三十年,载铨的孙子,最后一代军机大臣毓朗贝勒,一日去陶然亭公园的岳云别业,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琴声,演奏的正是《平沙落雁》。他从小耳濡目染,常听祖父抚琴,正是这样的琴音。朗贝勒急急忙忙走进去,见弹琴的人竟然是旧友杨宗稷。
朗贝勒凭借记忆,仔细观看这张琴,先看琴身处的小流水断和冰裂断。古琴的各种断纹,是年代久远的标志,是古老的象征,这种特别的断纹,是古琴的木质伸缩变化经年累月产生的,断纹是自然现象,所以会有很多种,有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蛇腹断,冰裂断等等。流水断,断纹形状如水波,比较细密,琴不到百年不出断纹,每一张琴的断纹也不会相同,而且这种断纹十分美妙,是鉴定古琴的方式之一。断纹琴因为年代久远,音色往往更加苍润松活,朗贝勒凭借流水断、冰裂断再结合琴名,认出这正是王府内收藏的第一名琴彩凤鸣岐。
杨宗稷是近代古琴名家,著有《琴学丛书》四十三卷,他的“半百琴斋”收藏名琴无数,其中最爱,也是彩凤鸣岐。杨宗稷给彩凤鸣岐的音质定义道:一二弦如洪钟,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可见此琴音质绝世。
彩凤鸣岐似乎注定了颠沛流离的命运。杨宗稷百年后,一位喜爱古琴的政治大亨徐桴收了这张琴,琴又陪着他走过战火纷飞的岁月。1953年,徐桴的后人将这张琴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从皇宫到民间,从民间到王府,这张琴,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庚子之乱,又经历了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从此名琴再无颠沛。
这一路,千年时光,起起落落,几度失踪,又几度重现。音律的力量,穿透千年的尘埃,远古的大唐之音一并千年的文脉,绵延不绝。
文/月满天心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