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对“围猎”老年群体的APP不妨来次“反围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5 16:27

“这款交友App,把我们家闹得鸡飞狗跳。”武汉市民刘女士说,家里老人看了网络广告下载了一款中老年社交App,结果被引诱充值五六千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老年人普遍用上了智能手机,但不少老年人欠缺网络安全知识,成为一些手机App流量“收割”的对象,乃至陷入各种网络套路中。(3月15日《现代快报》)

有个成语叫“童叟无欺”,意思是不欺骗小孩和老人。原因是,小孩和老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特殊保护。按说,“童叟无欺”应该成为今天所有商家的伦理底线。但遗憾的是,部分手机App偏偏盯上老年群体,利用老年人的弱点,以多种方式进行侵权。这既背离了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涉嫌违法侵害老人权益。

比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某网络保险平台迄今已有9000多条投诉,标题大多是“老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被误导投保”。再如,有老人在某App免费学习几节理财课后,平台怂恿老人买下价值2888元的“精品课”,而课程内容则是从网上抄来的。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7.25%的被访老年人有在网络中受骗的经历。

新华社进一步总结出App围猎老年群体的三种手段:专打老年人缺少陪伴的痛点,“陪聊”诱导付费充值;紧盯老年人“网络小白”的盲点,弹窗信息成套路入口;瞄准老年人辨识能力差的弱点,吸引流量、快速变现。显然,这不仅提醒老年群体对手机App的“坑老”手段提高警惕,也是提示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反围猎行动。

坦率地说,由于部分老年人视力下降,对手机App操作不太熟悉,很难预防各种网络套路。这就需要老人的子女或者社区等机构,帮助老年人群熟悉智能手机和各种App操作,尤其是提高老人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增强老年人群“抵抗力”。不少老年人之所以被App“围猎”侵权,原因之一是老人还未跨越“数字鸿沟”。

从监管角度来说,虽然之前通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提升了不少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和App的能力,也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但从新华社报道来看,侵害老人的App仍然不少,侵权手段多样。所以,有必要部署以维护老年用户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手机App专项整治行动,全面精准打击侵权行为。

有关方面应当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规范手机App的相关制度,对各种涉“老”App全面摸排、整改,对相关侵权行为严格依法处置。同时,对于整改不彻底或整改后复发的App,既要建立“黑名单”,也要进行下架处理。另外,消协组织、老年组织、检察机关等,应当通过公益诉讼倒逼App规范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随着“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网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那么,如何更好保障老年网民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每个人、每个市场主体、每个公共部门都应成为“护老军”。

笔者以为,应以今年315为契机,以新华社报道为线索,对“手机App围猎老年群体”吹响反围猎号角,发起反围猎总动员。甚至有必要借鉴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措施,用来保护老年人权益。比如最高法规定,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形成纠纷,可以退还。对于老年人被诱导充值,司法机关也不妨支持退款。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一种说法 | 对围猎老年人的诈骗需要更多双敏感的眼睛
北京青年报 2025-04-01
北青快评 | 老人更信任主播,子女该自找原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北青快评 | 填平农村留守老人触网“陷阱”须综合施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6
微短剧“围猎”银发群体?媒体:探索“适老化”防沉迷模式
工人日报 2024-10-23
北青快评|防范老年人打赏消费需建立权益保护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父亲刷短剧刷爆了他的银行卡” 记者调查短剧“围猎”银发群体现象
法治日报 2024-10-21
警惕微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北青快评 | “健康课程”不能成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软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