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北京曲剧《家》,近日在大兴剧院首演,该剧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改编,是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表演系北京曲剧本科班的毕业大戏。
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表演系北京曲剧本科班是北京市曲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办学、整建制培养的第三个表演本科班。为了展现这届曲剧班学生四年所学,剧团对于他们的毕业大戏进行了精心选材与筹划,最终选择了曹禺先生的经典名作《家》进行改编创作。
原著小说、话剧和众多艺术形式表达的《家》,为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塑造人物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剧中人物年龄也大都与学生自身年龄相仿,为其表演增加了自信心。同时,该剧从创作初期即从毕业班整体出发,在保留主要人物丰富性的同时,兼顾其他角色的“戏份”,最大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拓展表演空间。
该剧主创特邀为北京曲剧创作《茶馆》《正红旗下》《四世同堂》《北京人》等优秀剧目的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纪;陪伴毕业班四年学习成长的的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导演王绍军;北京曲剧功勋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戴颐生;同时,剧团还特别邀请毕业班主教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卢雪文作为该剧的艺术指导,为学生保驾护航。
依字行腔、说唱结合、浓郁京味儿的唱腔是北京曲剧的最大特色,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忠于人物性的基础上,为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嗓音优长,该剧艺术顾问、作曲戴颐生在创作之前,更是亲自钢琴伴奏、聆听每一位学生演唱,记录其音域,为他们作腔谱曲。艺术指导卢雪文全程参与排练,将三十多年的表演技巧与舞台经验倾囊相授。
作为国戏表演系主任的王绍军导演,四年来看着曲剧班学生一点点的积累进步,谈及该剧的创作,在充分展示北京曲剧的特点上,挖掘重点场次的呈现;载歌载舞演绎故事、塑造人物,写意为主、写实为辅,抒情为主、叙事为辅,在戏曲基础上增加歌舞元素,融入音乐剧的演剧样式,让视听更为时尚化。
还未拿到剧本之前,学生们就已经拿起小说用心阅读,广泛收集电影、电视剧、话剧及各地方戏的影音资料,细致观看,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人生阅历……并撰写了相当篇幅的人物小传,对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行全面的分析。让剧中人物在每个演员的心中逐渐立体、生动起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