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发率高居不下 市场争议“询价新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03 08:01

连续第八个交易日新股破发。

11月2日,新股争光股份在剧烈的市场博弈中再度败北,其开盘即跌11.32%,随后盘中一度拉升至上涨15.29%,午后却再度回落,最终报收于-0.61%,成为8个交易日内第10只破发新股。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股破发,“闭眼打新”时代终结,不少打新者打起了退堂鼓。

“现在破发太厉害了,报价要压下来了,可能入围只是一部分考核指标了。”一名机构人士指出。

“超募加破发的后果之一最近已经开始出现了,就是网上散户的参与比例会大幅地下降,而恰好中签的中小投资者可能会遭受比较大的破发损失。”一家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人士受访指出。

事实上,从目前的数据也能清晰看出,部分散户投资者的打新热情正在逐渐消退。

记者查阅公告发现,最近启动网上申购的新股强瑞科技、天亿马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分别只有1245万户、1310万户,相较于往日创业板网上打新1400万户的规模,打新人数明显下降。

新股破发再创纪录

早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已相继发表了《21深度丨中一签亏1.5万,新股首日破发新常态?“打新红利”消失机构报价日趋谨慎》《21深度丨“新股不败”神话生变:多只A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情形 询价新规下打新收益率承压》等专题报道,持续追踪研究市场新股破发,记者发现大多数破发的新股存在最新业绩报告期业绩不振、发行价偏高等共性问题。

而此次破发的“主角”——争光股份,也存在着这些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争光股份主要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与众多破发新股相似,在10月中旬完成询价并发行的争光股份,实现较高价发行和超募,但今年以来,公司的业绩却又不甚理想。

2021年1-9月,争光股份营业收入为3.63亿元,同比上升13.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79.18万元,同比上升0.20%,但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28.79万元,同比下降3.87%。

公司解释称,2021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小幅度下降,主要系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本期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涨,但受市场竞争及价格的传导会有一定时滞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价格未能同步上涨,以及研发投入等费用增加所致。

而与业绩形成反差的是,争光股份在询价市场上却风头正盛,实现了逾两倍的超募。

此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争光股份的发行定价为36.31元/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1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11.00亿元,而在此之前,公司原计划拟募集资金仅3.77亿元。

争光股份的行情只是当前新股破发潮的一角。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中自科技以来,连续八个交易日内,已有19只新股上市,剔除3只主板上市新股,注册制下的新股破发率高达56.25%,超过了一半,且每天都有新股破发。

值得一提的是,这9只破发新股全部实现超募,其中超募比例最高的是可孚医疗,原计划募资10.07亿元,但最终募资金额超过37亿元。

同时,9只破发新股中有接近半数(4家)的发行价格超过了“四值”孰低值,所谓“四个值”,主要指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所有网下投资者及各类网下投资者剩余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剩余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

根据记者早前报道,9月18日的询价新规,取消了突破“四孰低”定价与“延期”挂钩的安排,明确初步询价结束后如确定的发行价格超过网下投资者报价平均水平的,仅需在申购前发布1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无需采取延迟申购安排。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截至目前已上市的新股中,有8只突破了“四值”孰低值,其中的4只上市首日即破发,另外还有一只新股凯尔达,上市首日盘中破发但随后股价回升,险守发行价,但次日便火速下跌并一路走低,截至11月2日,凯尔达股价较发行价已跌去18.49%。

机构争议“询价新规”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股破发事件出现,市场人士对当前的询价制度出现了争议。

“一个合理的发行市场是优质的企业获得更好的价值,质地较差的企业定价更低、甚至破发,投资者、发行人都能获得一个均衡的结果,但现在的情况,破发率太高了,每天都有企业破发,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能实现资金超募,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一名打新机构人士指出。

在其看来,询价新规之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四数孰低值”,机构报价越来越不易,部分合理估值机构或难以发挥定价功能。

“如果某个项目的最终发行价格突破了四数值,在学习效应下,意味着下次我的报价就自然会往合理估值之上报,防止因突破四数被低价剔除。比如高剔1%,过去我可能报到49.5%这个分位数以上就都能中,因为四数孰低值有一个中位数的概念,所以我们报价就往合理估值去报,但是现在市场把四数的价格突破了,中签比例只有30%不到,这意味着70%的价格在最后的定价中没有体现。”前述打新机构人士说道。

该打新机构人士指出,目前网上和网下的询价机构会大幅地缩窄,部分合理估值的机构或遭遇出清,“比如说我觉得这家公司质量一般,他的发行价是40块钱,我觉得他只值20块钱,但每一次报价都把我踢掉,定价功能难以体现。”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看来,“询价新规”针对的是“抱团询价”情形,与新股破发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定价规则修改,所针对的并不是低价发行,而是抱团行为。抱团扭曲了市场,并不能真实反映询价机构对新股的看法。定价机制上发行价还是询价机构主导的,询价机构的出价基本决定了最终发行价。出现破发很正常,无风险打新才是不正常的。”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说道。

王骥跃认为:“之前(打新)一直赚钱,预期高点报价也还能赚;新股迅速破发案例不断增加,报价就会谨慎了,新的IPO公司就会压一下发行价;后续新股不大可能持续破发,但也不会一直高收益。”

保荐费用与募集资金挂钩引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层出不穷的破发事件,部分市场人士开始呼吁券商是否能在平衡发行人与机构利益间扮演更加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新股的定价过程是投资者、发行人与券商多方角力的过程,其中,券商作为第三方保荐角色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当前的新股发行规则,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强制保荐机构跟投,而创业板仅对未盈利企业、高价发行企业等实施跟投制度。

这一保荐机构跟投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有助于降低IPO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有助于督促保荐机构在后续持续督导中尽职尽责。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新股发行的过程中,虽然不少券商都实施了跟投,但是部分券商投行与发行人商定的“激励机制”,或仍然为后续的“破发”埋下了隐患。

根据记者统计,9只破发新股的保荐承销费用均与最终的募集资金挂钩,且募集资金超过一定数额,还会给予券商额外奖励。

前文提到的超募金额最多的可孚医疗,其与券商约定保荐承销费中,承销费由一般承销佣金和奖励承销佣金两部分构成,其中一般承销费为——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含25亿元)以下部分承销费率为4%(不含增值税);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5亿元以上部分,承销费率为4.5%(不含增值税)。

而奖励承销佣金则是,若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对应市盈率小于21倍,则奖励承销佣金为零;若市盈率大于等于21倍且小于26倍,则奖励承销佣金=500万×市盈率/21;若市盈率大于等于26倍,则奖励承销佣金=925×市盈率/21。

最新破发的争光股份也有额外奖励,其承销费用为“募集资金总额的5.5%且不低于2500万元,若募集资总额超过4.4亿元,发行人额外给予主承销商200万元奖励承销费”。

而更引发市场争议的是,券商用于报价参考的“投价报告”,也频繁被机构质疑质量不佳。

记者统计10月20日至11月1日上市的18只注册制新股发现,有13只首日成交均价是否高于承销商报告区间上限,占比高达72%,其中最夸张的可孚医疗,其上市首日成交均价为88.33元/股,但券商给出的建议的价格区间上限高达221.92元/股。

“投行的承销费与发行募资规模相挂钩的奖励机制,导致了投行更愿意出现更高的发行价,而那些动辄超募好几亿的项目,也会让投行的承销费用上一个档次。相比跟投只有几千万或者一亿,并不算什么。而且承销费用是现结,直接对应到当期收入,跟投退出是两年以后的事情。”前述机构人士介绍指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新股“破”与“立”
上海证券报 2022-05-07
IPO博弈:破发潮下新股定价能力遭拷问
证券时报 2022-04-29
破发潮挡不住机构高价打新,市场化改革且行且珍惜
证券时报 2022-04-25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 拟挂钩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上海证券报 2022-04-25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承销商将规范新股定价,后续或挂钩执业质量评价
​第一财经 2022-04-24
破发弃购,券商压力山大!新股市场化博弈加剧,倒逼投行精准定价
券商中国 2022-04-20
“中签如中枪”?新股破发为何频现
经济日报 2022-04-16
“坚挺”的新股 上市首日破发案例骤减,发行定价渐向市场均值靠拢
上海证券报 2022-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