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科创板即将迎来诞生两周年。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上市25家,到2020年4月29日100家、2020年12月7日200家,再到昨日的311家,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赛道明确 “硬科技”属性突出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进口博览会发表主题演讲时宣布,将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科创板旨在为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且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功能。
随着各项制度政策落地,科创板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同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企业上市。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公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企业科创属性的内涵和外延,2021年4月16日对其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强调“硬科技”属性。
结合证监会发布的 《科创属性评价》以及科创板上市规则来看,科创企业上市标准“轻盈利、重研发”。据上交所披露,2020年全年科创板企业合计新增知识产权16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4500项。
经历两年发展和成长,截至昨日,已有311家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行业聚焦在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和生物医药等代表高科技生产力的高新技术领域。
从科创板已上市标的行业分布看,信息技术产业标的占比整体科创板公司的35.2%,生物医药产业标的占比整体上市公司的23%,高端设备标的占比为16.3%。从科创板行业市值分布来看,信息技术、生物产业以及高端制造的整体市值占比已经超过80%,其中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值占比整个板块的46.8%,生物产业市值占比整体板块的26.9%。
从数字经济化的角度,科创板覆盖了上游半导体如芯片设计、材料生产及设备制造到下游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细分子版块,医药板块覆盖多家创新医疗、医疗器械企业;科创板也覆盖了高端制造如新能源设备、动力电池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供应链企业。
政策释放 持续建设“试验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即将步入“两周岁”之际,科创板再迎政策红利。7月15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于在上交所设立的科创板,《意见》出台了多条相关新政策,例如支持浦东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事实上,从2014年起,为了提升流动性,新三板引入了做市交易制度,做市商在赚取买卖报价价差的同时,也通过履行双向报价义务为新三板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本次在科创板实行做市商制度旨在增加科创板的市场流动性,帮优秀科技企业引入资金;同时稳定市场价格,避免市场大起大落;让证券价格回归实际,做市商的报价一般都是经过充分的市场分析,让证券价格向其实际价值靠拢。”东莞证券分析师许建锋分析认为。
许建锋指出,做市商可以主动出面把流动性较差关注度较低的优质公司做市,只要做市所需的资金由做市商承担,就可以随时应付任何买卖,从而活跃市场。买卖双方不必等到对方出现,只要由做市商出面,承担另一方的责任,交易就可以进行。保证了市场进行不间断的交易活动,即使市场处于低谷也是一样,带活整个科创板块的交易。此外,流动性较差的公司股票在面对突然增加的成交量会出现暴涨暴跌情况,此时做市商有责任参与做市,遏制市场投机的发生,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认为,科创板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外部的因素,即能否保持足量的上市资源提供给科创板筛选;二是科创板自身的制度完善方面,建议废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同时细化一些交易规则,在包容性和市场化方面进行改革试点,比如实行“T+0”回转交易,取消个股的涨跌幅限制等。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