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冬奥•倒计时200天|“前”冬奥志愿者 实践中打造更好的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19 06:11

从热情洋溢的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到专业精干的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一批批青年人凭借着对冬季运动,对冬奥会的热情,校正了自己的职场方向。在前进中,他们的身份在渐渐转换,身上肩负的使命渐渐沉重,内在被唤起的力量也随着积累的技能不断增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几位优秀的青年,正在用他们对冬奥的热情,打造更好的自己。

张帆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帆,在2019年与北京冬奥结缘,全年担任了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工作。而她担任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更长。她说,自己现在虽然参加了工作,但一直铭记自己的志愿者身份,“说起志愿者的故事,心中就会激情澎湃。”

如今的张帆通过参加北京冬奥组委的招聘笔试面试,加入到北京冬奥组委物流部,现任五棵松场馆团队物流经理。在此之前她凭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加入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队伍。张帆说,自己先后在综合处等部门服务,在工作中感受到冬奥组委的温暖,决定毕业后加入冬奥组委。

对于冬奥组委,张帆之前的专业技能和志愿服务履历,让她脱颖而出。在2016年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前,张帆就为打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毕业后,张帆参加了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赴新疆巴州焉耆县支教一年。支教期间张帆除了上课,还创办播音主持社团,办讲座,讲解大学生活是什么样。“我希望把远方的生活介绍给这些孩子,让孩子们心怀梦想,未来可以向往远方。”张帆说,她喜欢志愿活动。她认为,志愿者不是参加一次活动,而是要一直身怀着志愿身份。

张帆2.jpeg

张帆在相约北京测试活动中坚守岗位

在今年初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测试活动中,已经在五棵松场馆团队任职物流经理的张帆,要面对诸多学校没有教过的难题。比如冰球项目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馆进行。冰球队员全程“轻松上阵”,全队沉重的装备包需要场馆物流团队在两个场馆进行转运。这次测试活动,就要检验装备护具的转运是否畅通。张帆说,要做好工作,就需要想的更多,更周全。“我们详细了解了冰球运动员的护具、装备包的尺寸,征求了运动员在转运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其次,我们对整体流程做了严格的时间测算。转运有上午的,中午的,有晚高峰的,还有夜里的,通过对时间的记录和监控,给我们赛时物流转运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张帆在新的岗位通过自我充电,点亮了新的技能点。“比如物流部物资处负责采购,我本身不是专业出身,要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工作。测试活动结束后我没有休息。帮助大家编制预算,跟所有业务领域汇总,开采购会。算是被动学习。一周内把各级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都要去学习。下次工作就会轻松许多。“

姜瑶

毕业于河北大学的姜瑶,曾经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担任了两期前期驻会志愿者。她同样具备丰富的支教志愿服务经验。在本科毕业后姜瑶参加了西部计划,担任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河北阜平支教。

通过一年的支教,她坚定地认为,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精神的培养比物质的帮助更加重要,“在那里担任8年级的政治老师,上课期间,我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把课外世界融入我的课程中。同时,支教期间,曾开展“童梦童行”游学活动,组织青海、贵州和阜平3地的孩子赴北京、河北游学,与三十多个孩子一起成长,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孩子感触很大,我们也获益匪浅。”姜瑶说。

姜瑶在参加了两期志愿服务后,于2020年通过社会招聘入职冬奥组委。虽然做志愿者时也负责了新闻宣传部公文流转工作,姜瑶依然体会到正式工作和志愿者的差别。“在这个平台上工作需要你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个人的要求很高,也给我打下特别好的基础,树立了真正职场的态度。“

杨姗姗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杨姗姗,对北京冬奥会一直保有一份使命感。她从第一期2018年7月,到第三期2019年底,作为前期驻会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服务,在秘书行政部担任助理。此前她曾经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还参与过北京田径世锦赛,北京马拉松赛,马术世界杯,并长期参加了扶贫支教等志愿活动。谈到志愿服务是否会影响学业时,杨姗姗说,她的感觉正相反。“我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不但不影响学业,反而感受到以实践促进学业的好处。”

杨姗姗2.jpg

杨姗姗在冬奥组委指挥部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杨姗姗表示,入职冬奥组委,是北体大学生的荣幸和责任。她说,时至今日,始终对工作和冬奥会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我经历了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的转型,之前的志愿者工作,大多是在参与,协作、统筹和把握全局能力欠缺。现在正式入职秘书行政部,很多工作要独立承担,每个阶段面临的任务都不一样,每时每刻都是挑战,没有懈怠的情况。需要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张鹏.jpg

张鹏

张鹏第一次和冬奥会结缘,是2018年6月的平昌冬奥会总结会。张鹏作为志愿者参与会议。“当时我们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多人参加,大家分到不同的组,我在综合保障组,负责会务和翻译。感觉这里的工作氛围友好、专业。8天的感受非常愉快。之后冬奥组委招聘驻会志愿者,我也开启了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期间我在对外联络部进行口笔译,会议筹备等工作。这半年我兼顾志愿服务和学业,过的非常充实,学到很多东西。我学习的是翻译专业,在工作实践中,从学校的通用翻译技能,进化到工作中实战技能,提高自己工作翻译的水平。我刚到外联部,领导就发给我一大堆资料,让我自我充电。后面的翻译工作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张鹏认为,志愿服务是个体对社会的服务机会,也能增长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很多大型活动,平时没有办法接触,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对自身成长有好处。“

张鹏在进入职场后,虽然感受到工作和学校生活的不一样,昔日支持他加入志愿工作的一腔热血却没有改变。“现在的我同样是满怀一腔热血。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的热血延续到了现在。这也是我选择加入北京冬奥组委的原因。我对冬奥依然有情怀,我对工作依然有激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张颖川

相关阅读
卢悦:为志愿者打造温暖的“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5
倒计时20天!昌平冬奥会城市志愿者誓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5
瞰冬奥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志愿者出征仪式在线举行
新华网 2021-12-06
瞰冬奥 | 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开展志愿者日主题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6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冬奥志愿者培训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2
瞰冬奥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冬奥志愿者培训深入展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2
瞰冬奥 | 北京冬残奥会迎来倒计时100天 火炬传递明年3月2日-4日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4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培训全面展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