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交出完美答卷 火星取样木星探测提上日程
人民网 2021-06-14 14:38

人民网6月14日消息,诸多重大节点任务一气呵成,天问一号近日交出了完美的答卷。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实施“太空刹车”进入环火轨道,随后5月15日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登火……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就。”在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

天问一号任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许洪亮介绍,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四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五是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许洪亮说。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之路

探索火星的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历次火星探测任务整体的成功率仅有50%左右,着陆类任务的成功率更低,只有40%多一点。中国为什么首次探测就选择“绕、着、巡”三步并作一步,并且能够一次成功?

对此问题,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解释,这是结合我们中国国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之路。

“体现了我们航天人的担当精神。”张荣桥说,这是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之后作出的决定,特别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奠定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基础,长征5号运载火箭提供的必备发射能力等因素。有了这些基础,大家认为“踮踮脚、伸伸手”,一步实现“绕、着、巡”是风险可控的,尽管难度很大。

“我们今天成功了,回过头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张荣桥表示,该方案整体上更加节省经费,特别是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火星取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等提上日程

发布会上,许洪亮透露,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十四五”航天发展,按照中央对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国际上科学热点,也包括工程技术基础等考虑,基本上按照“技术上可实现、经费上可承受、科学上有贡献”,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对未来行星探测做谋划。

“目前明确到2030年左右,依然以火星探测为主线,首次火星探测实现‘绕、着、巡’,后面还会开展火星取样返回,同时还会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探测。另外还会实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跟国际同行特别是俄罗斯正在论证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等一系列任务。”许洪亮说。

张荣桥进一步解释,对于火星来讲,仍然是中国后续探测的重点,这也是国际深空探测的重点。因为它是我们的近邻,科学上的意义巨大。

“我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每一次任务技术都很复杂,难度都很大,尤其是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张荣桥表示,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能从火星采样返回,因为确实技术难度太大。“因此,在规划中对于火星采样返回和木星系探测,我们准备利用2到3年左右的时间攻克其关键技术,比如火星表面怎么起飞,还有其它的一些相关技术。”

文/赵竹青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天问落“火”一周年:深空探测都收获了什么成果
新华社 2022-05-16
木星系探测、行星际穿越 中国将续写行星探测新高度
中国青年报 2021-06-24
木星系探测 行星际穿越 中国将续写行星探测新高度
中国青年报 2021-06-24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我国航天发展史上6个首次
人民日报 2021-06-13
我国将于2030年左右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12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6-12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致电祝贺
新华社 2021-05-15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5-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