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在上中班,晚上回来跟我们说,自己的皮球虫死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葬礼。”江苏常州市一所幼儿园的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是开玩笑的,后来发现,这是幼儿园开设的“死亡课程”。(12月8日《扬子晚报》)
“死亡课程”的本质是“死亡教育”,而“死亡教育”又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组织孩子们为死去的皮球虫举行葬礼,过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和教育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死亡,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江苏常州这所幼儿园以给孩子们饲养的宠物举行葬礼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葬礼、死亡这种话题,对于只有几岁的幼儿园孩子,是不是过于沉重了?其实不然,现实中孩子们是无法回避死亡这个话题的,比如家里饲养的宠物狗、宠物猫、金鱼、乌龟等等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再比如家里有老人去世,家长也要给孩子请假参加葬礼,等等。
生活中的这些“死亡事件”,同样会对只有几岁的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冲击,带来认识上的迷惑,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一直陪伴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突然有一天离开了自己,再也不回来了。如果这种内心的迷惑得不到解答,就会一直伴随着他们,导致他们对死亡的理解上出现误解或者是歧义。与其这样,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利用一些合适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死亡是人生的一种必然,也就意味着“死亡教育”的不可或缺。“死亡教育”在国内迟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的影响。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连成年人都忌讳谈论生老病死,更别说对一个未成年人的孩子谈论这些话题了。值得欣慰的是,对于幼儿园开设“死亡课程”,不少家长以转发朋友圈等方式表达了对幼儿园的理解与支持。
在未成年人当中开展“死亡教育”,如果说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应该注意方式、途径,以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主动规避一些超过他们的心理认知,以及可能会给他们的情感和精神带来刺激和伤害的东西。
文/天歌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