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重庆“棒棒”十年扛出一套房走红 拒签网红公司觉得靠双手赚钱最重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22 20:43

在重庆的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经常会遇到拿着黄竹棒,腰间挂着麻绳,皮肤黝黑的男人,他们就是被重庆人称为“棒棒”的搬运工。

十年前,摄影师许康平的一张照片,让重庆“棒棒”冉光辉走入人们的视野。十年后,冉光辉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次是因为依然做着“棒棒”的他,靠这份差事“扛”出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

6月22日,一夜之间成为网红的冉光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成了“网红”后,他接到了不少公司打来的电话,除了有普通的企业希望他去工作外,还有不少网红经济公司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签约做直播、做网红、做直播带货等,但是他都拒绝了,因为他始终都觉得,自由和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才最重要。

跨越十年的两张照片和“扛”出一套房让重庆“棒棒”成网红

赤着膊,一只手抓着肩上扛着的一大包货物,另一只手牵着一个年幼的孩童,这幅画面就是十年前被摄影师许康平拍下的冉光辉和他的儿子冉俊超。拍那张照片的时候,冉光辉40多岁,而儿子冉俊超也才只有4岁。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在同样的地点,许康平又给他们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已入天命之年的冉光辉不再年轻,冉俊超也长成了少年的模样。

相隔十年的两张照片让冉光辉两次走入人们的视线里,十年前大家看到的是“肩上扛着的是家庭,手上牵着的是希望”,十年后大家看到的则是冉光辉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的坚守。

这十年间,对于冉光辉一家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以及儿子冉俊超的成长。

2016年7月,冉光辉竟凭借着做“棒棒”多年攒下的钱,在距离重庆解放碑中心不过百米的新华路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冉光辉的房子总价40多万,他是按揭买的,在付了20万首付后,每个月他还要再还上1500元的贷款。

冉光辉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了自己的房子是开心的,同时贷款买房对他来说也是最艰难的。“做棒棒这个工作,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三百元,生意不好的时候也就几十块。”冉光辉说,虽然艰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努力奋斗也是幸福的。

儿子是父亲支撑下去的信念 父亲是儿子心中的榜样

十年间冉俊超的成长是冉光辉最欣慰的事,就算再苦再累,只有提到儿子,冉光辉就会觉得欣慰。

6月21日父亲节的那一天,冉光辉收到了儿子的节日祝福,“他现在上学,没得钱给我买什么,但是他说了节日快乐。”而就在前一天,在腾讯话题#当爹的苦与乐#里,冉光辉回忆了他初为人父时候的心情。冉光辉说,他在刚得知自己要做父亲的时候,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也是十分高兴的。后来,儿子出生,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他更努力地做“棒棒”,有时候在背很重的东西时,冉俊超就是支撑他干下去的信念之一。

冉光辉告诉北青报记者,冉俊超虽然才14岁,但是非常懂事。“他小的时候还有些顽皮,但是现在越来越懂事。”冉光辉说,冉俊超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还算是优秀,小小年纪不仅会做饭,会做家务,还会在他辛苦的时候告诉他,不要那么拼,“他总和我说,以后他来帮我养家的。”

对于冉光辉的职业,冉俊超也从来没有嫌弃过,他会大大方方地学校的调查表中父亲职业一栏写上“搬运工”。不仅如此,在和别人说起父亲的时候,冉俊超还有点自豪,在他心里,父亲是靠汗水和力气把他养大的,是他的榜样,是他敬佩的人。正如他在作文里写的那样,“我有一个伟岸的爸爸,他靠着扁担供我念书。”

成网红后拒签网红公司 坦言自由和靠双手赚钱最重要

近段时间冉光辉相隔十年的两张照片和靠扛货扛出一套房的事,让他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冉光辉坦言,成为网红后他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他说,这段时间他接到了不少公司打来的电话,除了有普通的企业希望他去工作外,还有不少网红经济公司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签约,做主播、做网红、做直播带货,甚至去拍电影,但是他都拒绝了。冉光辉说,正如他在腾讯话题#重庆棒棒拒签网红公司#里解释的那样,他拒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方开出的工资有多少,而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做那些。

冉光辉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知道有些企业是想给他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网红公司其实给出的薪酬也比做棒棒的收入可观,可比起这些,他更注重的是自由和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现在虽然累但是自由,进公司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了。而且我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像现在这样靠自己的双手、靠力气赚钱我才觉得踏实。”

面对着年龄越来越来,冉光辉说,他也能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衰老,“以前扛200多斤的东西也不觉得有多累,但是现在就不大行了,扛是能扛,但是感觉累得厉害。”冉光辉说,他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但如果没有意外,他还想再干上十年,“干到我儿子大学毕业,他有了工作不用我养,我就退休。”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董伟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快评|《白色橄榄树》:战火与浪漫交织的深情叙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1
随笔|陈庆:走独库公路 寻人间大爱
汪迷部落 2024-06-27
感悟|人生最重要的,是解开这3把锁
有书 2024-01-05
华强北弹钢琴走红的58岁建筑工:用铁丝和水泥 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钢琴
成都商报 2023-12-28
赏读|现代主义×民国北京:软弱刺客,逢乱世、被激活、逐新生
春潮 2023-04-09
江家四代人守候的“文学山房”旧书店: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是老人家喜欢
扬子晚报 2022-10-10
“棒棒”大军消失见证时代进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8
不靠颜值靠演技 大器晚成的大叔们开启霸屏模式
羊城晚报 2022-03-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