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福: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体现竞争优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26 16:08

在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如今中国汽车工业有些零部件还依赖国外提供。“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优势,才能形成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这对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李书福表示,此次疫情将推进汽车零部件深度本地化,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必须加大对此的研发力度,才能让消费者受益。”李书福说到做到,如今吉利在全球有2万余名研发设计人员,近十年,全集团的研发投入近1000亿元人民币。

此次两会,李书福带来的议案是“将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比例为50%:50%”,他认为,此举不仅是为了刺激汽车消费,还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加大对城市道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谈两会议案

北青报:您在议案中建议,将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比例为50%:50%。此举是为了刺激汽车消费,但在一些大城市,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提高,城市拥堵问题也在加剧,那么应该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李书福:目前我国汽车领域主要涉及的税种,地方政府获益偏低。汽车购置税和消费税均为中央税,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仅有车船税为地方税且占比微乎其微。地方在快速增加的汽车销量中没有获得收益,相反却承担着汽车保有量快速膨胀后的交通拥堵成本和道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共享比例为50%:50%。这将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为拉动汽车消费创造条件的积极性,加大对城市道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补给城市道路建设之用,从而达到促进汽车消费的目的,使汽车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北青报:是否应该专款专用?

李书福:车辆购置税的使用,应体现税种特征性和功能性。建议将调整后车辆购置税地方财政收入适当比例用于汽车企业新技术研发以及促进汽车消费。汽车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行业,增加汽车企业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研发投入,可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在消费层面,将调整后车辆购置税地方财政收入适当比例用于持续推动 “汽车下乡”政策,落实相关汽车消费补贴措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谈疫情影响

北青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内的不少企业都产生了影响,您如何评价此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李书福:如今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正在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目前在一手抓防疫安全,一手抓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又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全方位多举措精准施策,有效推动市场复兴。

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疫情不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实现正增长,也结束了自2018年7月以来连续21个月下滑的局面。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恢复常态。

北青报:此次疫情,吉利集团受影响大吗?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是哪些方面?

李书福: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吉利确实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全球汽车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是吉利的工作。

汽车产业是典型全球性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产业链很长。吉利国内供应链风险已得到全面有效的管控,供应商已全部复工,产能稳步爬升;但国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的部分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出现一些困难,主要涉及一些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不过影响可控,总体并不大。

谈企业自救

北青报:吉利是如何开展自救的?都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李书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吉利始终把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作为疫情期间的重要使命,积极采取措施,带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畅通供应链产业链。

截至4月6日,吉利经销商和终端销售系统已基本完成复工。吉利国内供应商已全部完成复工批复,产能稳步爬升,国内供应链风险已基本得到全面有效的管控。

北青报:在此次疫情当中,吉利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书福:2020年初疫情突发,全球形势严峻。吉利控股集团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于1月28日,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人民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用于支援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工作。自疫情以来,吉利海内外捐赠金额已近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医疗物资超6100万元、吉利汽车172辆及现金近983万元等,海外援助国家包括瑞典、德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西班牙等13个国家。

吉利积极协调全球资源,以海外团队成员组成的采购组从瑞典、西班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采购价值近千万元医疗物资,支援疫情严重地区。自疫情以来,吉利国内捐赠金额超73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含医疗物资近4100万元、吉利汽车172辆,及现金近983万元等。为致敬这场战疫的逆行者们,吉利还推出多项医护人员和家属关爱行动,从出行、健康及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家属保驾护航。

除宣布设立2亿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外,2月4日再次宣布吉利汽车将投入3.7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首个研发成果——率先量产的车规级高效复合空调滤芯,获得了由国内权威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诚认证中心颁发的“CATARC CN95”认证标志,成为国内首家(001号认证)获得该认证的车载空调滤芯产品。

在国内疫情趋缓之际,国外疫情多点暴发,吉利积极协调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菜鸟物流等国际物流资源,驰援海外各国,向瑞典、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白俄罗斯、英国等13个国家捐赠了价值超2100万元的医疗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支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谈行业未来

北青报:疫情之后,汽车行业应该如何发展?吉利在这方面是否有规划?

李书福:2020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遇到困难的重要一年,是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不同理念进一步对冲的一年。这两种不同理念的对冲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最终将会找到平衡点。如何找到既符合各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又符合不同国家的战略,同时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机遇,这是摆在每一个致力于全球化发展企业面前的课题。需要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一步一步调整。

如今吉利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开展战略性的海外并购与投资,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共同发展。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全球化势在必行,吉利也会参与其中,只有形成竞争格局,才能通过协同与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这次疫情让大家认识到,规模经济和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吉利始终坚持以下四点:一是科技为本,创新发展;二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三是坚持人才培养,锤炼工匠精神;四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也是吉利持续赢得未来的关键。

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带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只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对世界汽车工业有更大的贡献,才能得到全球同行与用户的尊重。吉利在全球化征程中,与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不仅推动了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复兴和持续发展,还实现了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汽车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携手戴姆勒集团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各方共赢。

北青报:疫情对汽车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疫情之后,您认为汽车消费会很快得到恢复吗?

李书福: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市场的负面影响依然没有消停。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推动市场复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恢复常态。

拿吉利来说,4月份的汽车销量同比都有所增长,这就是积极的信号,我相信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北青报:从全球产业链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有些零部件还依赖国外提供。所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这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次疫情也将推进汽车零部件深度本地化,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必须加大对此的研发力度,才能让消费者受益。

谈企业扶贫

北青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那么吉利的精准扶贫成果如何?

李书福:吉利一直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自2016年3月26日以来,“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超30000人次。

其中,2019年投入资金约2.4亿元,帮扶建档立卡户超14000人。项目继续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五大方面发力,并进一步扩大扶贫区域,从2018年9省17地扩大至10省20地。

北青报:在扶贫当中,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李书福:2018年,吉利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雷山县,启动雷山茶旅文化结合帮扶项目,构建“资金+管理+技术+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帮扶新模式。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拓宽当地茶产品谱系;整合优质电商平台,商业化运作拓宽销售渠道;开展交互体验,创新消费扶贫模式;整合传播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

2019年试运营期间,就帮助雷山云尖公司当年实现营业额逾500万元,盈利近80万元,初步帮助雷山县突破雷山茶品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夏秋茶无销路的茶产业发展瓶颈。

吉利在张家口、湘潭、贵阳、宝鸡、成都等地投入2.8亿元,创建了五个“吉时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青年、转退军人开展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销售与服务等技能培训,结业后可优先应聘进入吉利就业,也可以到4S店、服务站自谋职业。

吉利联合旗下院校积极与贫困地区100余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企校”合作,开办260个“吉利成才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000余人,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入学即就业。

同时,吉利还为合作院校引入了自主开发的“吉时学”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可同时享受吉利院校学子的优质课程,更可听到吉利工程师们的技术分享,实现“院校老师+吉利工程师”的双师课程教育,从而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均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蕊
编辑/赵红信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新闻调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优势来自哪里?
新华社 2024-04-09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全国人大代表尹同跃:中国汽车要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增光添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中国汽车7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跨国公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延续 新能源车产业链谁更获益
上海证券报 2023-06-05
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0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谈“后疫情时代”提振汽车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全国人大代表葛炳灶:建议取消一刀切式禁限摩措施 促进摩托车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