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农林学院学生张睿男的毕业答辩引发热议,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他论文致谢部分用了700字的文言文来呈现。5月20日,张睿男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而论文中都是专业内容,只有致谢部分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表达方式。目前,张睿男正在准备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复试,对于文言文致谢的走红,他表示完全在意料之外,今后会继续坚持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5月16日,河南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6级学生张睿男参加了他的本科毕业答辩。这次答辩与他幻想过的本科毕业答辩大不相同,由于疫情原因答辩采用了线上的形式。“我从1月份回家后就一直在家写论文,5月初论文写完了,我就在构思致谢部分,希望能把自己四年来的经历和内心真是的谢意都写进来。整个致谢部分大概用了五六天时间完成的。”
北青报记者在张睿男论文的致谢部分中看到,他用四字一句的文言文形式,记叙了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并且像老师、父母和同学们表示了感谢。张睿男说,在致谢中,他用了不少华丽的词藻和典故,但是他最喜欢的几句都是记叙生活的内容。“比如写我考研经历的‘星月相伴,终成研一’,向论文指导老师致谢的‘正余之过,从无厉色’。虽然这些句子都没有太多文采,但是确实我觉得最走心的。”
“当时答辩的时候,几位答辩老师也对我的致谢部分表示很惊讶,没想到我还有古文方面的爱好。”张睿男的答辩完成后,一位老师将致谢发到网络上,引发不少网友点赞。不少网友表示,作为一位理工科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言文致谢相当“有才”,不输很多文学专业的学生。
张睿男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初选专业的时候他更多的是考虑了自己的分数和就业。“其实现在这样也挺好,可以把传统文学当作自己的爱好。当我想要抒发情感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
如今,张睿男正在筹备研究生考试的复试面试,他报考的学校是南京农业大学。“这几个月除了写论文,就一直在准备面试。疫情对我的毕业季改变很大,之前计划的同学聚会、毕业旅行都没办法进行。但是,我相信生活总会回归平常,希望能顺利考上研究生,继续我在农业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也会继续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爱好。”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卓雅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