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复苏 订单焦虑难解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4-19 08:12

进入4月,武汉关山大道沿线的樱花次第开放,一路驶去,这条光谷园区最繁忙的大道,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熙攘。

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别称“中国·光谷”,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这片占地518平方公里的园区里,集聚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高新产业,注册企业达10万家,年产值超万亿元,是武汉这座城市的产业“心脏”。

随着武汉的全面重启,光谷园区也正在复苏。而当企业逐一获得复工批复之后,摆在企业主们面前的难题开始变得更复杂和具体——去哪儿找订单?去哪儿招员工?靠什么弥补损失?靠什么稳定生产?

一切都是未知数。

订单焦虑和断供难题

“这次是我创立公司九年来碰到的最大危机和挑战。”武汉虹识技术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开军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两个月的封城期里,公司的产能基本为零,至少有1500万元的产品订单受到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了80%。订单、产能、现金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易开军创立的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光谷园区未来科技城,以虹膜识别技术闻名,是虹膜识别核心技术芯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疫情期间,公司还开发了一套基于虹膜识别设备的社区智慧防疫系统,帮助武汉的社区防疫。

“除疫情管控类产品外,其他产品线的出货规模和速度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易开军表示,由于供应链和物流困难,年前的订单无法交付,且封城状态下,已中标的合同无法完成签订,新的订单也无法获取;加上年前本着对2020年前景的乐观估计,花掉了账上现金买不少生产原材料,“这两方面直接导致公司现金流急剧减少。”

锐减的订单量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共同心病。现实情况是,许多中小企业复工后只是疲于交付积压的库存订单,新订单和新客户寥寥无几。紧绷的资金链下,一些原本已准备上线的新业务也不得不一再缩减或搁置。

除了订单量滑坡,全球疫情蔓延导致的国际供应链和物流紧张也成为中小企业复产的关键难题。

“我们有一些需要进口的特殊原材料和试剂,可物流已经被无限期推迟。”武汉博沃生物科技公司CEO吴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际物流延期,国内又很难马上找到替代,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产品线的生产。”

同时,由于国际疫情引发的大面积停工停产,许多企业与国外产业链的联系中断,极低的沟通效率也牵制了企业的计划复工进度。

“原计划全被打乱了。”吴克既焦急又无奈,作为国内最早宣布参与新冠疫苗研究的三家机构之一,按照计划,公司原本在4月初就能拿到上游的合作美国企业研发的疫苗样本,进而开展中下游的检测生产工作,而随着美国的疫情暴发,原定计划被一再后延。

“美国那边实验室和公司的邮件沟通和各方面协作全部滞后,新的时间表也无法确定。”吴克表示,为了尽快推进工作计划,公司只能自己接手上游的疫苗研发工作,但即使研发全面加速,也比原计划滞后了很多。

此外,在武汉本地依然紧绷着的防疫战线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实际复产程度仍在低位徘徊。

截至4月3日上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有上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实际开工率达100%。

而中小企业的全面复工步伐仍要慢一些。多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周边的中小企业里复工的不足一半,已复工的大多是和抗疫生产相关,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在等待复工批复。

大厂充当“稳定锚”

作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光谷园区里驻扎着多家光电子信息行业的龙头大厂。疫情期间,光谷园区的一些显示面板、存储芯片、光纤光缆类大厂由于“生产不能停”的特性,依旧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实现了“封城不封产”。

“即使春节期间,整个武汉工厂依然维持着24小时生产。”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张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京东方在武汉设立的10.5代生产线,主要生产65英寸、75英寸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已于去年12月实现量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疫情期间,整体生产进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按照计划,京东方武汉工厂的10.5代生产线将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一季度实现满载生产。张宇表示,2月份时,由于全国范围内停工停产,工厂的材料供应链出现了一些紧张,但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供应链和物流情况均恢复了正常。“目前为止,所有客户订单都没有受到影响,满载生产计划也没有推迟。”

武汉作为全国最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除京东方外,还拥有TCL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等全球龙头面板企业的关键产线。

和京东方一样,华星光电的武汉主力工厂也一直处于运转状态,春节期间也并未停工。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生产材料供应出现了短期迟滞,但如今也已通过协调物流渠道、与战略供应商协商保障等方式,推进材料按需进场。目前,华星光电旗下位于武汉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t4)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中。

“总体上,武汉的面板产业受影响非常有限,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影响更小。”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除面板行业外,疫情期间,武汉的“不能停”单位还有芯片存储、光纤光缆等光电子信息行业。

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军者,武汉长江存储运营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现有产线并未出现停工,只是扩大产能的计划受到了影响。此外,作为武汉光纤光缆生产的支柱力量之一,因通信保障及5G网络建设需要,中国信科烽火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间仍保持有通信设备和光纤光缆的持续小规模生产。

“疫情未对武汉产业基地的生产齐套性造成明显影响。”联想集团方面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协同发展、同频恢复,联想生产线上游的“芯片”及“显示屏”供应商,都在武汉有投资设厂或扩建,“供应链上下游产业链很完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

实际上,大厂的复工也带动了一批供应链上企业的顺利复产。据武汉东湖高新(6.620,0.29,4.58%)区管委会消息,3月底时,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中国信科、长江存储、华为武汉基地、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烽火通信(32.450,0.33,1.03%)、长飞光纤(32.080,-0.03,-0.09%)、华大基因(102.190,-5.01,-4.67%)、武汉联影等重点企业,及其45家产业链配套企业也已全部复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的三大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中,龙头大厂和抗疫产业链之内的企业只是少数,更多的是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停工,复产进度又十分缓慢的中小企业。

“在武汉的高新制造企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其实是中小企业。”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邓磊敏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按照规模和性质划分,第一梯队的大企业属于“不能停”单位,疫期生产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第二梯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春节后就第一时间复工,复产进度很快;而处于第三梯队的众多中小企业,基本面临比较缓慢的复工复产进度,高昂的员工成本和不稳定的生产计划都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押注下半年

长达七十多天的封城,给武汉的产业带来沉重打击。一季度已经失去,二季度正在补救,谈及真正的复苏和回到正轨,大厂和中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下半年。

“目前国际疫情仍在上升阶段,对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可能要到三季度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张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一二季度,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联想方面则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近期集团的总订单量有增长态势,推测可能是疫情期间国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

“今后最大的危险,实际上是欧美疫情蔓延对需求的强烈影响。”胡春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影响显现出来,一定是对包括武汉在内的整个国内面板产业和上下游都会产生强烈影响。”

而对于武汉的中小企业,寒意尚未消退,营收重挫下,他们正试图从这次危机中寻找新的机会。

此外,逐渐复苏的武汉正在释放更大的人才需求。BOSS直聘武汉负责人祝亮介绍,各方面数据表明,湖北就业市场正在逐渐复苏,招聘需求在逐步增长。除原有员工返岗外,武汉天马微电子、联想武汉基地、富士康武汉工厂的今年新增人才需求均超过万人。

“我愿意相信一切正在好起来。”在湖北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芙蓉的公司里,已有多位员工在疫期离职,谈及预期,她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估计正式复工后,公司能真正到岗的只有我一个,但我愿意坚持下去,迎接新项目和新员工的到来。”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助力企业打通堵点卡点 多措并举稳定工业经济
人民日报 2022-05-27
一家困在网格里的专精特新企业
经济观察报 2022-05-21
将迎汹涌毕业潮 武汉如何留下25万大学毕业生?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6-27
武汉如何留下25万大学毕业生?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6-27
全力支持复工复产,惠普助力中小企业向前冲
北京青年周刊 2020-06-02
国企有力促进中国经济加快复苏,成为顶梁柱、压舱石
人民日报 2020-05-15
刘鹤牵头的小组 有个最新判断
政知见 2020-05-13
刘鹤牵头的小组,有个最新判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