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看巩俐如何演绎“铁榔头”郎平
金羊网 2019-10-05 15:45

微信图片_20191005150137.jpg.png

《中国女排》

9月29日,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以11战全胜的战绩夺冠,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当天,电影《中国女排》推出首支预告片。《中国女排》由陈可辛执导,将鼓舞几代中国人前行的“女排精神”在大银幕上呈现,其中,中国女排的传奇人物——“铁榔头”郎平,由巩俐出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发光发热,体育题材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电影《女篮5号》于1957年诞生;1981年的《沙鸥》以顽强不屈的“女排精神”感动全国观众;2008年北京奥运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故事片和纪录片;2019年,多部体育题材影视作品蓄势待发……中国体育的故事,仍在继续。

《女篮5号》

《女篮5号》: 展现“新中国运动员”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逐步复苏,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全国游泳比赛、全国冰上运动大会等全国性比赛陆续举行,群众体育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也极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一度沉寂的体育电影重回观众的视野。

1957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谢晋接到上级任务,要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电影《女篮5号》。谢晋本人是个体育迷,在戏剧专科学校时就是学校的运动员;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位一米八的大高个又成了厂里的篮球队员,《女篮5号》正是他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很快,谢晋就敲定了他的篮球队队友、影星刘琼出演片中的男主角——篮球教练田振华;女主角林洁则由秦怡扮演。《女篮5号》首次将“新中国运动员”这一形象搬上银幕:高大帅气的田振华、朝气蓬勃的女子篮球队员,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当时有人批评《女篮5号》强调竞技,有“锦标主义”倾向。但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的力挺下,《女篮5号》免于大动筋骨删改。贺龙看过《女篮5号》之后托人传话:“拍得不错,希望谢晋再拍一个足球的。”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这个愿望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才得以实现:2000年,近80岁高龄的谢晋拍了一部《女足九号》,该片成了谢晋执导的最后一部剧情长片。

除了反映新中国运动员的影片,群众体育也是一大题材。1956年起,各行各业的体育协会纷纷建立起来,群众体育蔚然成风。1962年,谢晋拍了一部喜剧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不爱运动的肉联厂工人老李频频闹笑话,在大李等人的帮助下,老李终于开始运动,强壮了体魄,再也不是一到雨天就腰酸腿痛的“气象台”。这一时期还有《球场风波》《球迷》等电影,大多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响应国家全民体育的号召,呈现新中国工人阶级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沙鸥》

《沙鸥》: 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创造了多个奇迹: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全部七个项目的冠军,创造了世乒赛55年历史上的新纪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中华民族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以15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四;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中国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当然,还有中国女排从1981年到1986年辉煌的五连冠……

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燃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在影视作品上也有体现。1981年,中国女排在女排世界杯七战七捷,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一年,青年女导演张暖忻的处女作《沙鸥》也上映了。电影女主人公沙鸥原是一名女排国家队队员,她遭遇国际比赛受挫、身体伤病、未婚夫早逝等多重打击,但为了国家荣誉,沙鸥仍然坚持着:在退役后,她当上女排教练,经她培养的年轻选手参加亚运会,终于战胜了日本女排。此时已双腿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上看到中国队胜出的画面,流下幸福的泪水……《沙鸥》极具新意的镜头语言、主人公顽强不屈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观众。在2005年评选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中,《沙鸥》是唯一入选的体育电影。

1977年至1989年是新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高潮。这段时间里共有26部体育电影诞生,涉及的体育项目多达15个,不仅有排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还有健美操、帆船、曲棍球等“冷门”运动。跟《沙鸥》一样,这段时期的大部分体育影视作品都表现了主人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过程。有学者统计,在这26部体育电影里,有13部电影的结局都出现了同样的场面——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为体育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979年上映的新中国成立30年献礼片《乳燕飞》,其主角“尚小立”的故事原型是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王维俭;1981年上映的《剑魂》改编自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将中国第一位奥运击剑冠军栾菊杰的故事搬上银幕;1981年《元帅与士兵》,其故事原型就是贺龙元帅与乒乓名将容国团的十年交往……

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新风同样不容忽视。1986年,第四届力士杯全国健美邀请赛在深圳举行,比赛中第一次要求女运动员穿上比基尼亮相,一时间舆论哗然。但这场比赛开启了中国女子健美的先河,在全国各地掀起“健身热”。三年后,《哈罗!比基尼》上映,故事的三个女主人克服了来自男友、父母的压力,身穿比基尼参加首届健美大赛。大赛最终如期举行,男女运动员各展英姿,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8456ED82DBD7898959E8FAF2359A1541.jpg

《中国女排》海报

《中国女排》:被视为春节档“种子选手”

电影《中国女排》预告片中,除了首次曝光的电影正片片段之外,还穿插着38年前中国女排首次问鼎世界杯冠军的历史画面。影片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女排“五连冠”一直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反败为胜夺冠,时间跨度长达40年。

进入2010年代,中国影市蓬勃发展,但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中国体育类型片却寥寥无几。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今年国庆档的三部热门影片中就有两部与体育相关:《我和我的祖国》由七段短片组成,其中以上世纪80年代女排夺冠为背景的《夺冠》、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背景的《北京你好》两个短片口碑颇佳;《攀登者》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搬上银幕,在上映前就备受关注。

定档2020年春节档的《中国女排》被业界普遍看好。2018年年初《中国女排》举行拍摄工作座谈会,今年4月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举行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陈忠和、郎平、刘晓彤、张常宁等排球名将在现场与陈可辛交流,陈可辛也得以近距离观察当时正在备战女排世界杯和东京奥运预选赛的女排团队。依托“女排精神”的强大号召力,《中国女排》被视为明年春节档的“种子选手”。

来源/金羊网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追光 | 这个春节“新年俗” 中国体育很“有戏”
新华社 2023-01-22
话题 | 郎平、郑薇、水庆霞 三大球女帅胜须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1
用光影生动讲述中国体育故事
人民日报 2022-01-23
让抹黑女排的造谣者尝尝法律“铁榔头”
北京青年报 2021-08-13
瞰奥·出征 | 中国女排女篮跳水举重队启程奔赴东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19
82岁宋世雄:郎平了不起,她是我的偶像
中新网 2021-04-04
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榜发布 朱婷、武磊、易建联位居前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0
话题 | “铁榔头”即将退休 中国女排将面临低谷期?
中国新闻网 2020-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