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知|这正史怎么比微短剧还离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2 08:14

近年来,手机上的微短剧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网友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刷完数十集。随着中国微短剧成功出海,这股观剧热潮已席卷北美、东南亚等地区,成为海外网友的“电子甜品”。这些看似“狗血”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剧情,其中有一些,却有着真实的历史因素。

鎏金铜鸠杖首(汉景帝阳陵博物馆)

“霸道总裁爱上离婚的我” 汉代不少

“千亿资产总裁爱上离婚带娃的我”“豪门总裁爱上做保洁的我”等类型短剧火爆全网,现代人又嫌弃又上头。

殊不知,汉代权贵迎娶再婚女也不罕见。若是拍成短剧,那刷起来得爽翻天。

首先上线的是《大汉第一霸总爱上在织室打工的我》,男主角是汉高祖刘邦,女主角为薄姬。公元前205年,刘邦听说魏王豹背叛了自己,便命韩信、曹参、灌婴为正副将,统率大军伐魏。韩信设计拿下了魏地,并且俘获了魏王豹以及他的家人。后来在荥阳的汉将周苛认为魏豹这个人有点反复无常,为了避免引起后患,就把他给杀了,而他的妾室薄姬就被发配到了织室(收容罪犯以从事织作的地方)。

据《史记》记载,薄姬原本只是秦朝一个姓薄的男子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的“私生女”,后来各路诸侯反叛秦朝时,魏豹被拥立为魏王,魏媪就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魏王的宫中。魏王死后,薄姬只能在汉宫的织室打工,过着毫无希望的日子。某日,薄姬遇见了她的“杀夫仇人”“大汉第一霸总”刘邦。刘邦“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不过刘邦与大多数高冷的霸总一样,好像是心动了,但又冷落对方,居然让薄姬“岁余不得幸”。

好在薄姬人际关系还不错,她昔日的好姐妹此时已当上了“美人”,于是就向刘邦举荐了薄姬:“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在被召幸的那晚,薄姬告诉刘邦:“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刘邦听后很高兴:“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后来,薄姬生下了一个男婴,也就是汉文帝刘恒,而她也被尊为太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不得不说,汉代盛产这一类型的“霸总”短剧,薄姬的孙子汉景帝刘启“上线”后,与他的王皇后又上演了一部《狠心娘亲撕我婚书:二婚才能当皇后》。

据《史记》载:“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西汉初年,有个长安人叫臧儿,她是燕王臧荼的孙女,思想非常前卫。她先嫁给王家,生下了两个女儿后,感觉不太合适,于是又改嫁给了田家。某天,她去算了一卦,算命的说她两个女儿日后必定大贵。当时大女儿王娡已经与金王孙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金俗。正常的母亲都希望女儿能平安顺遂地过日子吧?臧儿偏不。她去金王孙家大闹几场后,强行让王娡与金王孙离婚。离婚后没多久,她就让王娡入太子宫。

王娡很快得到了刘启的喜爱,获封为“王美人”。在连生三个女儿后,王娡第四次怀孕了。为了神化自己的孩子,王娡开始“抄作业”,也说自己做了个梦。《汉书》载:“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王娡生下的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薄姬与王娡都属于被动再婚,但其实普通的汉代女性也有婚姻自主权。夫休妻有“七出”,作为妻子也可“求去”。这是因为汉代女性其实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劳动力,她们的劳动所得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霸道总裁爱上离婚的我”刷起来是爽,但真正的“爽点”从来不是“霸总”的垂青,而是女性的生存韧性与真实力量。

睡虎地竹简(局部)

“豪门赘婿”爽翻天?想多了

与“霸总”短剧同样火爆全网的还有“赘婿”题材。这类短剧主要呈现两种极端叙事:一是“黑化赘婿”,寒门男主入赘豪门后为夺家产不择手段;二是“逆袭赘婿”,受尽欺凌后,最终自立门户。这一题材在观众中引发争议,更让“赘婿”这一古老婚俗重新成为热议话题。

事实上,即使入赘权贵豪门,大多数赘婿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除了要侍奉岳家父母外,赘婿还要劳作,承担家庭义务,压根就不像短剧里那么快活。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一系列针对赘婿的禁令。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的“睡虎地秦简”记载了相关法规,如赘婿不能单独立户、不能分田产,三代以内都不能为官,即使三代之后的后代做了官,也要贴上“赘婿后代”的标签。

现代短剧中的剧情通常是强化了赘婿与岳家的矛盾,动辄就抛妻弃子,争夺财产,气死岳父母。网友一边刷一边骂,血压不断飙升,但真实的历史事件更气人。据宋代《黄震全集》载:“有一体厅子戚文林,仅罥罣(juàn guà)同罪,亦系监纳之数。戚文林尝入赘本场衙前市户胡千二之女,既而仳离之,仇恨方新,遂相与妄通此钱寄胡千二家,胡千二不胜其冤也。”当时黄震审理了一件贪赃盐款的案件,其中有一个涉案的差役叫戚文林,他曾经入赘当地胡千二家,后又离婚,但他始终对于前岳家心怀仇恨。在审讯时,戚文林居然诬陷赃款藏在胡千二家中,害得胡千二全家蒙冤。

宋代洪迈撰写的《夷坚志·夷坚志补》中还有更气人的情节,若是拍成短剧,得叫《入赘惊变:醉酒杀岳母》:“信州小兵赵兴,绍兴初,为民家赘婿。才入门,拜妻之母,即忿形于色。日月既久,触事生怨,彼家不知所由。一夕被酒,遂挟刃杀之。”南宋绍兴初年,信州一个叫赵兴的人到民家做赘婿,他内心常常感到自卑且愤慨。刚入赘没多久,就与岳父母关系恶劣,生活中的各种鸡毛蒜皮让他整个人心理失衡,某天居然趁着酒意一刀把岳母杀害了。

当然,古代赘婿的人生也不都是那么“狗血”,也能拍成励志短剧,如《史上“最强赘婿”左宗棠》。左宗棠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虽谈不上富裕,但在晚清时期能读得起书的,至少不算差。不幸的是,左宗棠的父母相继离世,病重之时还欠下了外债。当时的左宗棠已到婚配年龄,但因手头拮据,就将婚事暂且搁置了。这让早在左宗棠儿时就定过亲的周家有些着急了,他们找到左宗棠,提出了入赘的要求。如此一来,周家女儿顺利出嫁,左宗棠的生活问题也解决了。

左宗棠入赘后,并没有过上大多数古代赘婿忍气吞声的日子,相反岳父母对他极好,没有半点轻视,他的妻子周诒端也很尊重他。在岳家的鼓励下,左宗棠一边准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一边研究中国地理。最终,左宗棠以镇压太平天国、推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功绩,成为一代名臣。

可见,“豪门赘婿”从来都不是捷径。无论是短剧中的戏剧人生,还是历史中的真实赘婿,其实都是在展现一个真相:最终逆袭的“赘婿”,他们靠的从来都不是豪门的施舍,而是自己的实力。

汉塑衣式彩绘舞俑(汉景帝阳陵博物馆)

“重生之我要复仇” 爽完了也得面对法律

除了“霸总”与“赘婿”外,“复仇”题材的短剧同样也在各大平台掀起了观剧热潮。这类题材的短剧往往是主人公“隐忍十年”,最终“王者归来”,绝地反击,大仇得报。有些短剧为了推动剧情,还加上了“重生”的元素,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复仇案例却要复杂得多。

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废后郭圣通的孙女沘阳公主曾在宫斗中上演了一出绝杀的《公主的复仇棋局》。沘阳公主的仇人是她的亲叔叔汉明帝刘庄,他既是她父亲被废的直接受益人,又是她丈夫窦勋下狱致死的直接责任人。只可惜,沘阳公主等到刘庄驾崩,也没有机会复仇,于是她决定向刘庄的后人下手。

据《后汉书》载,沘阳公主的复仇手法极为残忍。她先是将女儿送入宫中,成为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在马太后去世后,沘阳公主母女联手构陷宋贵人姐妹,设计废黜太子刘庆,改立章德皇后的养子刘肇为太子。为了彻底清除潜在威胁,沘阳公主又将刘肇的生母梁贵人杀害,将梁氏族人流放至九真郡。

章和二年,刘肇继位,为汉和帝。一时间,沘阳公主权势煊赫,被尊为长公主,仪服同藩王。但沘阳公主年轻时的心结仍未解开,她对于刘庄的后人,恨之入骨。永元四年,沘阳公主的闺蜜邓夫人与郭圣通的侄孙郭举图谋杀害汉和帝,结果汉和帝发动政变,杀了邓夫人与郭举,并将沘阳公主的前三个儿子全部处死,独留幼子窦瑰在她身旁侍奉。沘阳公主的一生都在复仇,步步为营,看似全是爽点,但背负了太多人命,最终还搭上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皇室复仇往往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博弈,而民间复仇则多是血淋淋的生死相搏。据清代祝庆祺等编撰的《刑案汇览全编·刑案汇览》记载,清代嘉庆年间,陕西省发生了一件“惨杀三命”的复仇案件。复仇者名叫曹得华,他的父亲因索债而被陈东海杀死,陈东海依斗杀律拟绞。然而曹得华万万没想到,陈东海在秋审时,缓决一次,并且于嘉庆元年被释放回籍。杀父仇人居然还能逍遥法外?曹得华决定为父报仇。

在谋划复仇时,曹得华还带了两个助手,将陈东海连戳毙命,并且抛尸河边。当时正值贼乱,陈东海的母亲陈吴氏在家等了许久,不见儿子归来,于是带着孙子陈黑子一同外出寻找。当他们路过曹得华家门口时,刚杀完人的曹得华敏感得很,他瞥了祖孙二人一眼,担心他们报官,于是又寻机砍伤了陈吴氏,殴打了陈黑子,再将二人推至沟下,均死亡。那一刻,曹得华终于为父报仇了。

然而没过多久,事情就暴露了。地方巡抚与刑部认为应该将曹得华凌迟处死,其妻黄氏照例发遣。后来,嘉庆帝在了解到曹得华是为父报仇,认为这样判处过重,于是免除了曹得华的重刑,从轻改为斩决,家属并免发遣。

如此复仇,爽是爽了,但也要面对法律的制裁,正如同短剧中的主人公,复仇成功的同时,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实在令人唏嘘。“复仇”题材的短剧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抓住了网友“惩恶扬善”的心理诉求,让现实中压抑的情绪得到代偿性释放。

除了这三大最受欢迎的题材外,中国微短剧正迈向精品化,如非遗、民俗等题材正成为文化出海的新名片。这些微短剧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让海外网友在“爽点”频出的剧情中丰富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坚决杜绝微短剧“反智”“雷人”“离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1
春节档微短剧“无爆款、不出圈”,提醒微短剧做出新调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0
34家企业亮相 近万部微短剧参展 国内首个微短剧产业主题展亮相成都东郊记忆
成都商报 2025-01-08
“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1
把无底线微短剧逐出内容市场
法治日报 2024-08-21
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工人日报 2024-04-08
微短剧如何“短而精”
人民日报 2024-04-01
工资四千多,花五百刷剧,微短剧为何如此让人“上头”
法治日报 2024-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