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聊斋:兰若寺》《三国第一部:争洛阳》,这三部曾经热映、正在上映和即将与大家见面的动画电影都出自一个制片人——宋依依。
2014年,宋依依毕业后加入了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11年间从制片协调、制片经理一直做到了制片人。
“在追光,我们有一个大家一直坚持的理念,就是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述中国故事。怀揣这样的初心,我们立志做出世界一流的动画电影作品。”
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宋依依作为电影行业从业者代表之一出席,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大家交流。
目前追光已经上映的动画电影有10部,主要分为三大系列。
分别是基于民间传说故事、以白蛇为主的“新传说”系列;以封神榜为背景、哪吒为开篇的“新神话”系列;以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和文化人物为依托、《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新文化”系列。2026年,追光还会推出三国和水浒两个新的系列,从一年一部动画电影扩展到一年两部。
在宋依依看来,成功的动画电影需要三个要素。
首先,要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其次,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要吸引观众,需要跟当下的观众产生精神共鸣。她举例说,李白、高适虽然是盛唐的诗人,但是他们少年时候的壮志凌云、壮年时候的豪迈乐观和晚年时候的豁达开怀,以及他们几十年的真挚情谊,都能不同程度打动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产生共情。
第三要素就是可信的世界架构,支撑有想象力的故事主题。
宋依依说,新技术的进步,让动画电影在更多新领域有拓展的可能性。不仅是原来理解的角色夸张、有趣的动画表演,或者奇幻的特效,现在的技术也能够支撑丰富且细腻的情感表达,这也给创造者提供了更多内容上的可能性。
“现在中国一流的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可以和全球顶尖的动画电影品质相当,国风也是当下观众喜欢的类型以及创作者们愿意去尝试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秉承匠人精神和工业化写作,关注中华美学的深入探索和再现,对新技术及时跟进和应用。”宋依依说。
在宋依依看来,AI不能代替人类思考,更有可能成为创作伙伴,推动电影从标准化生产走向个性化创作。电影的核心在于情感共鸣,在于艺术表达,在于人文思考,这些都依然依赖人类创作者的领导和判断。
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还在学习电影专业的学生们,更应该加强对于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考和研究,努力挖掘、创作更打动人心、反映当下精神的好故事好作品,努力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再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给观众提供更好的大荧幕视觉感受。
中国一线的动画创作者主要是年轻人。追光动画的团队有超过370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吸引更多新鲜的血液进入到这个行业,才能让中国动画电影有更多的产能,保证每年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做出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中国还有全世界的观众做出更高品质的动画电影。”宋依依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