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京东图书·书生行主办的《云朵的道路》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京东MALL(南三环店)书店举行,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与现场读者展开深度对谈。活动中,格非不仅分享了新书的创作心得和治愈力量,还就AI技术冲击下的文学价值等话题发表见解。
对于年轻人的部分困惑,格非在《云朵的道路》新书分享会上建议:一是做自己的主人,培养独立判断与表达主张的能力;二是学会肯定自己,通过自我认可获得内心真正的充实快乐。
格非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世界的全息式模仿。伟大的作家通过作品与大众交流其困惑和观点,带领读者思考和进步,格非教授提到:“文学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
《云朵的道路》这本书收录了格非十篇文学随笔,他通过解读《包法利夫人》《伊凡·伊里奇之死》《左传》等经典作品,结合个人阅读体悟,深入探讨当代人的生活困惑与精神出路。
在此次京东图书“文学疗愈计划”的现场,具象了《云朵的道路》书中的隐喻:“像云朵划出不可预测的轨迹,去你想去的地方。”从这本书中也能深刻体会到格非教授曾说到的话:“你可以一边带着忧虑,一边真正有热情地投入到你的生活中去。”而读者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思考、互动以及拓展也能印证,书中所传递的“云朵”精神能够增强大家对实际生活的感知力,对文学、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启发和行动。
此外,图书分享会上,格非教授针对AI技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探讨。他表示不必惊慌,AI虽然能辅助创作、提升效率,但永远无法取代真正的文学创作。“AI是根据既有文本抓取内容,综合生成,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格非强调,个人创作的时候,寄托了所有的经历、情感、欲求……是能产生创作快乐的,写出的文字也是有灵魂的,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格非教授直言:“写作是我的权利和快乐源泉,我绝不会让给机器。”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京东图书近年来持续打造“从一页开始翻阅世界”“阅读狂欢节”等活动,更联动马伯庸、苏童、蔡康永、倪萍、祝勇、许倬云、岳南、杨红樱、凯叔等近百位知名作家担当图书领阅人,向读者推荐优质好书。京东图书还携手多位作家,在京东平台开启专属直播活动,为读者带来更近距离的互动与惊喜。同时也将联合重磅新书作者,在全国各地开展“书生行”巡签活动,旨在打破线上线下界限,让文学阅读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