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北京市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8月1日正式出台。这份旨在深化中国(北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方案,以 “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优进优出” 为原则,勾勒出未来三年北京跨境电商发展的清晰蓝图,打造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创新高地。
锚定 “五个优势” 明确发展目标
方案立足北京 “四个中心” 战略定位,提出要充分发挥 “五个优势”: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借助 “两区” 叠加优势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利用总部经济优势吸引企业集聚,发挥 “北京两场” 空港枢纽作用构建高效物流通道,整合优质商务服务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同时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动区域跨境电商提质升级。
根据规划,到2027年北京将实现一系列量化目标:落地3个左右跨境电商展示服务中心,集聚一批百亿级跨境电商平台总部和十亿级品牌商家,联动百家生态服务联盟伙伴,举办百场对接交流活动,培育千名专业人才。届时,北京将初步建成在全国总部集聚力、政策便利度、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跨境电商发展高地
四大举措构建发展新格局
方案明确加大企业引育力度,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的跨境电商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头部企业在京设立总部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平台建设方面,既支持头部平台拓展国际市场、赋能商家出海,也鼓励中腰部平台发展品牌独立站。
“京品出海” 计划成为亮点,北京将对企业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等给予资金支持,引导企业从 “无牌创牌” 到 “品质拓牌” 再到 “领军强牌”。例如支持老字号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利用首发活动和展会平台加强国潮京品 IP 推广。
技术赋能是核心抓手。方案支持企业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营销全流程,鼓励平台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领人工智能算力券。跨境直播新场景建设被重点提及,将推动 “保税仓 + 直播”“体验店 + 直播” 等模式创新,培养多语种主播和数字人直播技术应用。
在零售进口领域,北京将深化医药产品试点,推广 “跨境电商 + 跨关区保税 + 体验消费” 新模式,支持进境展品通过跨境电商实现 “展转跨” 销售,同时引进培育境外优质新消费品牌。
在优化服务支撑,提升流通效率方面,通关便利化再升级。方案提出优化9610出口流程,打造 “一次查验、就地安检” 服务模式,设立出口通关 “绿色通道”,落实 “7*24 小时” 预约通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可享受 “简化申报” 政策,跨关区退货模式将进一步深化。
物流与金融服务同步发力。“北京两场” 将拓展国际航线,鼓励企业在口岸和保税区域设立分拨中心与集货仓,数字化仓储设施建设可获资金支持。办税流程持续优化,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无票免税等政策将全面落实;资金结算方面,支持企业轧差结算境外费用,支付机构可凭电子信息提供低成本结算服务,金融机构将推出涵盖信贷、汇率避险的一揽子产品。
多维保障确保落地见效
北京将搭建多层次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参与服贸会等境内外展会,打造 “共建首都跨境电商新生态” 特色 IP,开展 “丝路电商” 等国际合作活动。合规风控能力建设被提上日程,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海外维权培训,依托北京互联网法院完善纠纷处置机制。
人才培育体系全面升级,鼓励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共建实训基地,聚焦平台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提升国际人才来京便利性。为确保方案落地,北京将强化组织保障,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席会议作用,建立重点企业诉求沟通渠道;优化政策支持,各区可结合区位优势制定人才、用地等配套政策;加强监测分析,推动部门数据共享与行业研究;加大宣传推广,打造标杆企业和典型案例,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业内专家表示,该方案的出台将推动北京跨境电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助力更多 “北京智造”“国潮京品” 走向全球,为全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 “北京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