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要水体已布设“鱼脸识别”设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4 14:32

7月24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近年来,本市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一系列创新成果支撑精准治污。目前,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全市重要水体均已布设“鱼脸识别”设备,实时捕捉水下鱼类种群状况,实现种类、数量等信息的智能采集,监测结果可以表征北京水环境质量与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

据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李丽娜介绍,本市已建成“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新一代智能监测网络,开发“监管统筹、监测感知、监察执法”的“三监联动”智慧调度平台,形成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慧决策的全链条智慧化技术支撑体系。新型大气治理范式成为污染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智慧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在重要水体布设“鱼脸识别”设备,为水生态保护装上“智慧眼睛”。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夏天翔介绍,鱼类是河湖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丽河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众“亲水、乐水、戏水”的重要媒介。但是,如何对鱼类进行水下无损连续监测是个难题。“原来鱼类监测主要是靠人工网捕定期监测,这种方法受场地、时间限制,效率还低。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北京市环科院研发了鱼类在线监测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对特定水域的‘鱼口普查’,我们亲切地叫它‘鱼脸识别’系统。”

据介绍,“鱼脸识别”融合了5G传输及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水下全视角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图像平台、鱼类智能识别模型等。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特定水域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不仅可以掌握鱼类数量,还能及时分辨种类,这些监测结果可以表征北京水环境质量与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后续,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计划将该系统与鱼类微生境结合,实现鱼类监测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并继续深入挖掘数据,更好为北京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河湖建设提供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北京市水务局: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赔尽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云南富源回应“岔河水库死鱼”事件: 初步研判与水体缺氧有关
央广网 2025-04-24
北京怀柔水库流域迎来天鹅“返乡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5
北京:新增水厂将主要配置南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8
北京亦庄用活用好“AI+” 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数智”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密云水库启动2024年增殖放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北京视点 | 丰台河湖首次发现4种清洁指示鱼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生物多样性提升 丰台河湖首次发现4种清洁指示鱼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