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思维对了,工作也就顺了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1-26 22:00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身边很多打工人表示,每到年根儿就开始精神涣散,完全没了自控力。

“只想摸鱼,什么也不想干了。”

“每天都有100次想离职的念头。”

“生个病就可以心安理得躺平了。”

其实,“不想上班”并不是各别现象,《倦怠》一书就曾通过调研,得出惊人结论:

几乎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被“丧”的情绪困扰,对工作消极懈怠。

工作确实不易,既要处理繁琐的事务,又要应对复杂的关系,还要忧虑未知的结果。

但真正让人疲惫的,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精神上的苍茫无力。

倘若试着转换一下思维,找回积极性,就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在迷茫中看到转机。

关注心态,而不是心情

职场中,有人抱有打工者心态,负能量爆棚。

多做一点儿事,就觉得亏了;受一点儿委屈,就耿耿于怀。

可心态影响着人的心情和意志,决定着工作的状态和质量。

越是消极,事情就越不如意。

当心态对了,工作也就顺了。

自媒体人@哈叔的经历让我深有感触。

他第一次交稿时,老板找他谈话,认为行文风格与公司要求严重不符。

那天下班后,他焦灼得几乎一夜没睡,但并没有灰心泄气。

他将公司里老同事们的文章一篇篇找出来阅读研究,然后改变风格连夜重新写了篇。

第二天,老板看到文章,很诧异他在一夜之间的进步。

工作那几年,哈叔一次没迟到,基本没请过假,需要加班也都随叫随到。

下班后,他还自主学习一些应用软件,用来配合公司拓展新业务。

他因此收获了很多,颇受老板赏识,成长快,涨薪快,升职也快。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

“只把工作当饭碗,这个饭碗就会越来越破;如果不顾一切地爱上工作,工作不但会变成一只“金饭碗”,还会盛满成功、幸福和健康,源源不断地回馈给你。”

工作的意义无非就两种——赚钱和实现自我价值。

事情是给公司做的,但收获是自己的。

做到事在人先,把精力用来解决问题,是对工作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当你调动起积极性,所有质疑声都会成为鞭策自己前行的力量。

把心磨得糙一点,锻炼抗压能力。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就能从容应对各种繁琐和挑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关注工作,而不是同事

知乎上有人问:“太在乎职场关系的结局,通常是怎样的?”

有个回答很扎心:“职场中没有纯粹的关系,把精力耗费在人际关系中,到头来往往自讨苦吃,还很容易被干掉。”

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并不总是能和睦相处。太耗费精力,极有可能把自己掏空。

在后台看过一个咨询者的故事。

这位咨询者不善言谈,看到同事们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心里很紧张,时刻上演自卑的戏码。

为了跟同事们拉近距离,她对同事有求必应,可同事并不怎么重视她。

大家让她帮忙成了家常便饭,点外卖、打印、加班……她经常被推责、被甩锅、被当成受气包。

当自己需要帮忙时,才发现身边空无一人,评优更没有她的事。

工作好几年,她表现平平无奇,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工作。

同事们私底下说她耍心眼、不务正业,逐渐把她边缘化。

她很委屈,但痛定思痛后意识到,确实是自己偏离了重心,疏忽了工作。

在职场上,谁都想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但别人没有义务照顾你的感受。

有些人甚至只把你当做勤杂工,对你的努力和成绩不屑一顾。

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同事身上,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只会凭添无尽的烦恼和负担,拉垮自己的工作。

判断一个好员工的标准,并不是吃苦耐劳、谦和忍让,而是取决于自身的价值。

做个理智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边界感,沉下心来投入到工作中。

提升专业技能,保持进化,才是获得尊重、长久立足的不二法则。

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听人说,明明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回报却太少。

挖空心思做方案,结果被全盘否决;拼尽全力做市场,业绩却不见起色。

迟迟看不到收获,不知道要不要坚持下去。

心理学家耶克斯提出过“焦虑曲线”。

大意是:当我们为目标努力时,效果会日益变好。但若急于求成,焦虑的情绪就会干扰自己,使人裹足难前。

其实,关注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知乎用户@空白格分享过两个同事的故事。

第一个同事是有两年销售经验的女生,她每做一个训练,都会着急能不能签单。

只练四五遍就进行下一项,结果一个都没掌握好,签单能力还是垫底。

另一位男生,是新转行的销售小白,他的做法截然相反。

训练的时候全身心投入,练好产品介绍才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然后再提炼销售方法。

这样循序渐进,他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不到六个月就成了部门销冠。

你发现没,所有“过程”都是前进的航向。

聚焦过程,及时调整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结果”变得可控。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如果只以山顶为目标,就会把攀登过程当作在路上,实际上攀登本身就是旅途的一部分。

不要只盯着远大目标,要活在此时此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们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相对那些虚无缥缈的结果,脚踏实地的过程来得更为真切。

弹好每一个音符,写好每一个标点,站好每一班岗。

你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对生命的给养。而你努力的样子,注定迎来理想的结局。

关注成长,而不是成就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遇到瓶颈束手无策,达不到预期一蹶不振,又或是机会面前有心无力……

工作是个不断历练的过程,困难层出不穷,机遇也无处不在。

不断成长突围,会在潜移默化中抵达新的高度。

主持人马东,毕业后不久便靠出色的主持能力获得在央视的工作机会,让无数人艳羡不已。

可他并没有止步,而是持续精进自己。

通过访谈节目《有话好说》、综艺《挑战主持人》,不断夯实主持功底。

业余时间,他还学习导演策划,在2011年成功担任央视春晚总导演。

并且时刻关注观众热议的尖锐话题,突破自己的风格。

2013年,《爱奇艺》总裁邀请他做内容首席官,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44岁的马东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彼时网络争辩盛行,他趁势推出了《奇葩说》这档犀利的辩论节目,收视率一路飙高。

马东也从主持人一跃成为传媒公司CEO,事业蒸蒸日上。

可见,成功只是短暂的瞬间,代表的只是过去的成绩。成长则是内在的增量,是不断打破重组的过程。

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就会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就像那只大闸蟹,一生大约要蜕壳20次,尽管它的壳已经足够坚硬,但忍痛弃旧换新,可以使自己更强壮。

在前进的路上,并不在于暂时得到了什么,而是放眼未来,你变成了怎样的人。

作为职场人,要保持求知欲和归零心态,放下阶段性的胜利,用成长思维来对待工作。

不断更新目标,持续充电蓄能,敢于“脱壳”,必将实现惊喜的蜕变。

《活法》中有句话说:“思维是画笔,人生是画布。思维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注点对了,往往能事半功倍。

觉得工作很累的时候,不妨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节约心理能量,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转变一下思路,或许山穷水复后又见柳暗花明。

作者 | 徐小栩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快乐,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1-16
夜读|学会关照自己,好好生活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1-08
夜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有书 2024-10-14
夜读|不给自己设限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9-16
夜读|打破藩篱,去拥抱更松弛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3-21
夜读|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不疾不徐
猫姐能量圈 2024-02-17
夜读|不要在职场上当“学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1-21
夜读|行动对了,生活也就顺了
有书 2023-09-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