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的西泠印社近60年没有社长,它在等什么
扬子晚报 2023-11-16 08:16

这几天杭州的艺术圈很热闹,11月11日,西泠印社在杭州举办了建社120周年庆典,这个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

在这次庆典中,西泠印社召开了第十五次社员大会,现场选举产生了西泠印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社长一职的空缺似乎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意外,在西泠印社走过的120年漫长岁月中只有七位社长,没有社长的日子几乎占据了一半。副社长有,名誉社长也有,就是没有社长,西泠印社在等待什么?

图源西泠印社公众号

最长空缺20年

谁得到了西泠印社的认可

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学术团体来说,“社长空缺”都是极为罕有的现象,但对于西泠印社来说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1904年,“创社四英”——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于西子湖畔创立了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的西泠印社,创立之初西泠印社就没有推选社长,直到1913年,吴昌硕被推选成为了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在艺术界极具声望,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绘画、书法、篆刻无一不精,无一不是代表人物,诗文金石亦造诣深厚,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等艺术大师均得其指教。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吴昌硕属于“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吴昌硕

1927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此后西泠印社社长之席开启了长达20年的空缺,直到1947年马衡出任社长。马衡是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尤其精于汉魏石经,特别注重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他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

马衡

1955马衡去世,西泠印社社长之位空缺了8年,到1963年张宗祥接任第三任社长。张宗祥一生校勘古籍300多种,抄书成癖,校抄9000余卷更是无人能及。张宗祥在书画艺术方面同样是全才型,还通晓医药戏曲,值得一提的是,拯救了昆曲这一个剧种的昆曲《十五贯》解放后的演出版本就是由张宗祥改订。

张宗祥

从张宗祥1965年去世到沙孟海1979年接任,中间又隔了14年之间,沙孟海出任之时正值西泠印社发展的重要节点,伴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西泠印社迎来了新的再生。沙孟海病逝于1993年,当年西泠印社就选出来第五任社长赵朴初。赵朴初去世于2000年,两年后启功成为第六任社长。2005年启功去世,2011年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由饶宗颐接任,2018年,饶宗颐在香港去世,直到今天,西泠印社也没有选出第八任社长。

五年了,西泠印社在等什么

距离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去世已经五年了,西泠印社的社长一位仍虚席以待。纵观这七位社长,无一不是诗书画印多方位精通的全才,他们有的不仅是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造诣,更有德高望重的品行。这些社长无一不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西泠印社发展的轨迹。尽管西泠印社是一个专业学术类社团,但爱国爱社爱文化的精神是每一代西泠印社人的共识,从风雨飘荡的晚清到战火纷飞的战乱年代,从百废待兴的旧时代走到砥砺前行的新时代,西泠印社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不仅在于社员们技艺的高超,更在于社员们努力将当时处于极其不利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灯孤悬地传承下来,保留了一息火种直到复兴之日。西泠印社15日发布了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为西泠印社建社120周年所撰写的文章,陈振濂将西泠印社的120年概括为“大道不孤”,百年西泠印社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陈振濂提及了人工智能对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和古典诗词文的冲击,他也提到了在新时代下西泠印社坚守“篆刻艺术创作”和“古玺印学”重在继承的本位,并着眼于向海外拓展的布局。“百年名社,千秋印学”,西泠印社所等待不仅仅是艺术造诣深厚的通才、全才,登高而呼应者云集的大师,更是一位能够担当时代发展的精神领袖,下一位能充分展示中国文人与艺术家风骨的人还要等待多少年?我们谁也不知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