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超预期冲击较多 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的把握符合“居中之道”
上海证券报 2023-05-15 20:34

人民银行5月15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文章《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显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

报告认为,宏观意义的利率水平应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超高和超低利率政策难以长期持续,必然冲击经济金融稳定,这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例证。

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引导和把握要符合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需要。根据报告,从过去20年的数据看,我国实际利率总体保持在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一“黄金法则”水平上,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匹配,有利于实现宏观均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近几年,全球经济面临的超预期冲击较多,经济环境和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较大。在此情况下,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的把握可采取“缩减原则”,符合“居中之道”,即决策时相对审慎,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适当向“稳健的直觉”靠拢。

政策利率调整时,在考虑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基础上,向历史周期和全球各区域的平均值收敛,降低政策利率的波动。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主要央行大幅降息至零利率水平,同期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20个基点后保持稳定,市场利率也一直保持在适当水平。

同时,人民银行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报告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在利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近年来,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带动下,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宏观利率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为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营造有利条件。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央行: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一财经 2025-08-16
看利率水平:成本一降再降 企业个人融资齐“减负”
​上海证券报 2024-12-06
易纲: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持续增强
中证网 2024-12-0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经济日报 2024-08-15
央行:合理把握信贷债券两大融资市场关系
中国证券报 2024-08-10
半两财经|人民银行:促进物价低位回升 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主要负责人谈金融工作,传递重要信号
新华社 2023-12-05
权威访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 2023-1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