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屋舍俨然,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始以来,密云区河下村便成为大城子镇人居环境的“标杆”村之一,“爱心超市”、“道德积分”、“垃圾不落地”等各类创新做法层出不穷。现如今,河下村的“两委”干部开始琢磨“剪枝废柴”利用。
众所周知,密云区大城子镇被誉为“红梨之乡”,林木覆盖率达89.21%,每年产生的梨、核桃、板栗等各种树木修剪枝条数量巨大。许多村民习惯把这些废弃枝条当作干柴收集,不仅造成街面环境杂乱,还容易引发火灾。河下村“90后”的年轻村委王梦宇注意到了这一情况,经过一番头脑风暴,终于联想到了“废旧柴火变身河道护栏”这一创新想法。
说干就干,王梦宇立刻向村书记汇报了这一想法,在与其他“两委”干部达成一致后,村干部找到了村内三名经验丰富的老木工共同规划将村内的“剪枝废柴”打造成“沿河护栏”,改善街道和河道环境的同时,还能为防火安全和居民人身安全提供良好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几人一拍即合,分工合作,由“两委”干部走访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做通群众工作。由木工师傅设计护栏样式,准备需要用到的工具。“现在我们村已经完成了煤改清洁能源,大家听说村里要用废柴火做护栏,大部分都愿意拿出来,有的甚至把家里盖房剩下的木头都拿出来了,就有些老年人对囤柴火还有点‘情有独钟’,但是把事解释清楚了,他们也非常支持”王梦宇说。
三名木工师傅最终利用将近20天将收集到3吨“柴火”打造成了469米的沿河护栏,用“废枝”打造的护栏自带“原木色”与河下村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没想到我们家这些废枝能被做成这么结实又好看的护栏,以后就算天黑了来遛遛弯儿也安全了!”大家纷纷为村内出现的“新景观”点赞。
看到村民脸上满意的表情,听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赏,河下村党支部书记王贺伍信心表示,利用“废柴”打造的沿河护栏不仅实在的解决了村内的乱堆乱放问题,还有助于提升河道的“颜值”,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后,将会带领村干部继续创新人居环境整治理念,打开思路,多尝试一些能够改善村庄环境的小妙招,努力为村民打造更加宜居、整洁的生活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