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北京市公安局选派第一批18名优秀支教民警,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支教,分别到兴仁市和普安县的6所学校担任教师职务。如今一年半任期已过,他们回到北京,与第二批支教民警进行对接,将支教任务交由同事接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对几位民警进行采访时,每当聊到贵州的孩子们,原本一个个贯颐奋戟的民警,嘴角也都开始止不住地抽动,泪水在眼窝里打转,“我们总觉得还能再为他们做点什么,可还没做完。”
警察也能当好老师
据北京市公安局定点帮扶支教办公室副主任代雁介绍,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仁市和普安县,是公安部对口帮扶的县市,连续多年,公安部做了大量的帮扶工作。
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宣布取得全面胜利。为帮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公安部定点帮扶办多次与黔西南州和北京市公安局专题研究支教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服务保障措施。北京市公安局经过层层选拔,组建了一支具有足球、英语特长的支教团队奔赴黔西南州,帮助当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北京市公安局通过遴选、面试(含专业测试)、综合评审等环节,精心选拔出18名具有足球和英语特长的民警。其中足球12人,英语6人,平均年龄35岁。12名足球支教民警中,具有中国足协颁发的教练、裁判、运动员等级证书的6人,占50%;具有体育、教育专业背景人员9人,占总人数75%;6名英语支教民警全部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其中1人具有英语专业8级证书。
2021年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将18名支教民警逐一送到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仁市、普安县的六所学校,3所小学、3所初高中开始了定点帮扶支教工作。
2021年3月18日,18名支教民警越过了2000公里,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的6所学校教授足球和英语课程,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帮扶支教工作。团队的18名支教民警,来自北京公安系统15个单位,他们中有交警、特警、刑警、法制民警、反扒民警、社区民警等各警种,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8岁。
明明是两个孩子的妈 为什么选择去支教?
2021年3月18日,正值黔西南州山花开的日子,时任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民警孙铭娟信心满满。乘车从普安县城顺着国道西行30公里,来到一处山间平地。这里是刚刚在脱贫攻坚战中改造的普安县西城区龙溪石砚小学,4层楼的校舍,崭新的教室,标准的400米跑道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让人眼前一亮。
孙铭娟在大学期间就英语成绩优异,通过了北京市英语口语高级考试,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被选入英文储备人才库。成为母亲后,两个孩子优秀的英语成绩是她引以为傲的答卷。
“我支教第一年,大儿子13岁,小儿子才3岁。”孙铭娟说,自己是双警家庭,父母和丈夫都十分支持自己的工作,唯一让她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不能接受长时间离开母亲。
提到自己的小儿子,孙铭娟还是有点想笑,因为儿子对自己并无不舍,在孩子的眼中看来,妈妈在黔西南还有一大批儿女,他和哥哥只是“有幸”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其中两个罢了。
一年半的时间里,孙铭娟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是两个孩子的妈,为什么还要去支教呢?”
“因为孩子们需要呀,就像你问一位登山者,为什么要爬山,他会说,山就在那里。”孙铭娟说。
“老师,我不喜欢看书”
出发前,孙铭娟以及另外几位英语支教民警还接受了专业机构英语老师的培训。她自己也做了额外的准备,提前根据教材设计几个小游戏,需要孩子们配合完成,将课堂所学与小游戏结合在了一起。她给自己设计了几套不一样的串词,以应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各种提问。
但开学仅仅一周,孙铭娟就发现,先前这些准备,在这里完全用不上。
他们负责的是四年级孩子的课后英语第二课堂,相当于在英语课之外的兴趣补充,为的是让孩子们敢说,敢用。可一堂课上下来,孙铭娟发现孩子们眼神懵懂,不说话,也不提问,上课好像是一种打卡任务,在场即可。
孙铭娟也给一年级刚刚入学住校的孩子们带过晚自习,没有多少作业,孩子们完成后都安静地坐着打发时间,仿佛没人调皮捣蛋就是给她工作最大的支持。
孙铭娟告诉孩子们,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自习课上看,拓宽自己的视野,但孩子们却摇头,“老师,我不喜欢看书。”
虽然通过脱贫攻坚战,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好了,但是对于学习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提高。
“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祖父母们甚至都不识字,可能对他们来说,外出务农打工就是生活的标准答案,谁能给他们这方面引导呢?”孙铭娟说,每次自己询问孩子们理想大学和职业时,课堂上都是一片静谧。
为了让孩子们不再迷茫,孙铭娟当时决定先走近孩子们,放下先前的准备,从培养兴趣、字母开始起步教学。此后的课堂上,她只讲一两个新单词,其余的时候,她更愿意带着孩子们从歌曲,从故事里找到更多学习的快乐。
她说,记得有一次她讲到了“picnic(野餐)”一词,孩子们一脸懵,在他们的概念里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到外面吃饭”,甚至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孙铭娟决定带他们体验一次“尝试”的乐趣。于是次日大清早,她赶到了山中一周才有一次的大集,买了不少零食和牛奶回来。带着孩子们围坐在操场上做英语游戏、唱山歌、吃零食。
落日余晖映射在孩子们的笑脸上,这是孙铭娟第一次见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是孩子们第一次主动愿意与这位“警察老师”拉近关系。他们追着问她“老师!老师!怎么样才能当警察啊?”“老师!老师!北京离这里有多远啊?我爸爸妈妈就在那里,我想考北京的大学!”“有没有外国人问路?那外国人问路你也用英语回答吗?”
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让孙铭娟听得心里直泛酸,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除了务农和打工外,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孩子们的天性本就是好奇的,让他们学习英语口语也只是想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表现力,让他们敢想、敢说,期盼着他们有朝一日走出大山后,能够大胆地去追寻梦想。”孙铭娟说,经过慢慢相处,孩子们不仅成绩上有所提高,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在课上已经愿意抬头、愿意举手、愿意回答问题了,声音由低变高,频次由少变多。
组建18支足球队 让孩子们自己改写命运
一年半来,北京前往黔西南州支教的民警从无到有,在6所支教学校组建了18支校园足球队,队员383人。从零基础开始教育,其中至少有50名学生,因为在各个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被选入了州、省运动队,有机会走出大山,获得更优越的教育条件,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另外,现在黔西南州各个校园的操场上都是孩子们追逐奔跑的身影,广大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已经被点燃,足球普及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北京通州公安分局内保支队中队长张梁,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丰台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探长张宏敏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业,两人都自小喜欢踢球,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是第一批赴贵州黔西南州支教民警团队的一员。
张梁说,初到普安一中时,自己有些意外。这个依山而建的学校,公安部援建的学校都设置了比较专业的足球场地和设施,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玩闹。可让人奇怪的是,硕大的绿茵场上没有人踢球,门框只是被当成爬高的架子来玩。
“在我们去之前,这群孩子对足球的概念几乎是零。甚至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张梁说,孩子们身体素质好,只是不懂什么叫足球。
想要在学校里建起足球队,这并不容易。初期他们遇到过很多阻碍,“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踢足球?不知道踢球到底有什么用?”
“他们那里因为教学资源有限,学习成绩和其他地区有差距,是短期内弥补不了的,有些孩子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至少有一方常年在外打工,不少同龄的孩子已经承担起养育弟弟妹妹的重任外出打工挣钱了。”张梁说,如果不找一条新的道路,那被耽误的不仅仅是这一代的学生。
“人生有很多不同的途径,足球会给你们打开一扇门或者一扇窗。也许有人会走上职业足球路,也许有人借此考学、就业,也许有人会把这当做爱好一直踢下去,那么对足球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自己命运的改变,都会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这才是真正实现志智双扶。”张梁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足球也是一个载体,它能够改变孩子们的信念,提升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想踢就要踢出个样来,证明自己可以的”
抱着相同的信念,反恐怖和特警总队的支教民警张吉楠和北京朝阳公安分局的支教民警王钢,也在百公里之外的兴仁市凤凰中学筹备组建女子足球队。他们从全州各县各村选拔初中毕业生,很多孩子都有体育训练基础,不少孩子本身就踢过足球。
但刚拉起这支队伍的时候,不论张吉楠和王钢说什么,队伍里的女孩子们总是一声不吭,拉高校服上衣的拉锁,低着头、半个脸埋在胸口,训练结束就立即离开,没人与王钢和张吉楠有更多交流。
“我们拿不准孩子们在想些什么。”即便张吉楠和王钢都曾是专业运动员和教练,但女孩的心思始终琢磨不透。
张吉楠说,随后他们俩决定从日常生活入手,去了解这群孩子。他们发现,球队里的孩子们也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小和祖父母长大,缺少父母的陪伴,青春期敏感,没有父母可以倾诉和依赖,有些还要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自然有些事儿就闷在心里。在他们接触过程中,发现也有不少学生已经准备放弃学业,到外面打工了。大部分都是按照家人的意愿,为了家庭而生活。
于是张吉楠和王钢想方设法解决了装备、营养问题,筹措出了外出比赛时交通、食宿等各种费用,带着学生们去看外面的世界,让她们慢慢体会自己现在的努力意味着什么。从2021年贵州省足协杯青少年足球联赛,到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他们带着孩子们到处参赛。令人欣慰的是,女孩们在这期间默默改变,愿意为自己奋斗一把。
此时张吉楠和王钢心里也有了“有机会就一定要带孩子们出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的想法。
2021年4月11日,当看到2021年贵州省足协杯青少年足球联赛报名的通知,王钢、张吉楠又有了想法。
这支刚刚组建一个多月的队伍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踏上了更高水平的赛场。“外面的比赛怎么踢,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我们的欠缺在哪里,她们心里已经有数。”
还有更实际的意义,因为这次她们取得了第8的名次,球队就有机会争取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名额,对于今后要参加高考的女孩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的助力。“这也是这所学校建校20年来最好的成绩了。”张吉楠告诉北青报记者。
同年5月份,王钢和张吉楠又带领着女孩们去遵义参加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贵州营区)的选拔。他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2022年贵州省青少年运动会,届时他们要带着女孩们代表黔西南州去参赛。
除此之外,支教民警们在兴仁市凤凰中学建立了黔西南州第一支高中女子州级代表队,多次参加省、州各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14名队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特别是在今年八月举行的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甲组第六名的好成绩,是贵州省恢复省运会后黔西南州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兴仁市、普安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校园足球联赛,支教民警所在的6所学校共获得各组别5个冠军、6个亚军。
同时支教民警帮助普安县组建了足球协会,实现了全州所有县市均有足球协会的目标;在黔西南州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初步建立起了黔西南州优秀足球人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的“全链条”选拔上升通道,为全州足球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支教民警带领的黔西南州集训队中有10名队员入围贵州省足协驻训球队U12梯队。
这些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前往更优越的教育环境中生活,有机会通过特招走出大山,他日反哺家乡。
6名支教民警因“意难平”选择留任 想为孩子们铺好未来的路
据了解,第一批培训结束,仅通过足球,被遴选入州、省球队,因此改变人生轨迹的学生们就不下50余人。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代表家乡出战,参加包括省运会在内各大体育赛事。
但其中也有因家庭思想、财力限制,孩子被迫无奈放弃大好前程的情况。这也成为了支教民警心中的“意难平”。
北京门头沟公安分局三家店派出所副所长李辰佳,也是第一批赴贵州支教的民警之一。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训练足球队员时有一个叫小鲍的孩子,个子高大、身手灵活、反应敏捷,是个难得一遇的守门员好苗子,他也十分喜欢足球。在黔西南州小升初学生足球遴选时,小鲍从上百名孩子中脱颖而出,比赛中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被黔西南州男足教练员一眼相中。
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就有机会走出大山,更早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但就在李辰佳回京不久后,他朋友圈收到小鲍留言,“李老师,我想你了。”在交流中李佳辰得知,小鲍并没有成功入选州队。
细究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老师在打电话联系家长时,小鲍的父亲以家中经济困难为由,拒绝了邀请。
一听到这李辰佳心里不由得揪了一下,连忙追问,“那你现在去哪了?以你的成绩和足球水平,普安县最好的学校你都没问题的。”
而手机那头,小鲍过了良久才淡淡地回复道,“我父母嫌那里离我家有些远,父母也没同意。我只能去盘州了。”
李佳辰说,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一个足球的好苗子,一个原本有机会改变命运轨迹的孩子,最终还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走出大山,终究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
于是他决定留任,通过支教民警与当地建立的学生选拔提升通道,打造州级足球代表队、选拔培训优秀教练员等各方面长效机制,帮助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孩子真正走出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