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核心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多轮疫情冲击下,上半年经济增速能否稳住?近期率先出炉的部分指标透露出积极信号。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升至近3个月高点。一系列迹象折射出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先行指标,被认为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也意味着,一揽子助企纾困和稳经济稳民生措施效果明显,供给侧恢复了活力,需求端恢复了信心,彰显宏观经济的韧性,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即使GDP增长和总量不达预期,中国经济走出疫情阴霾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在经历疫情煎熬后重新恢复了信心。
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的回稳,不仅有数据支撑,还有民众的切身体会。一方面,从3月下旬到5月初,疫情带来的路网梗阻和物流不畅,不仅体现在上海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也让多地居民体会到生活的不便。在电商消费成为主流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当下,路网大循环和物流中循环以及配送微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和链条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循环系统失衡失能,让内循环动力孱弱乏力,从而对生产与消费两端带来负面传统。
为此,中央强调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采取各种措施疏通全国高速路网,并计划建立区域性的物资配送中心,保证物流畅通,实现稳供保价。这样做的效果明显,5月份全国路网基本疏通,物流配送也基本恢复到疫情。高速公路上不仅没有了过度检测的卡点,也不再有上去下不来的物流车辆,人们日常的网购配送也恢复常态。
中国国家邮政局预计,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将超500亿件,同比增长约3.6%,业务收入预计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8%。此外,端午期间,揽收量约为9.4亿件,同比增长17%,出现了补偿性消费的情况。今年618电商网购促销,补偿性消费的动力更强,也算是物流完全恢复的一大标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亦显示,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时隔3个月再次重回50%以上。
另一方面,零售业也呈现回稳复苏。5月份以后,大街小巷又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类摊点也呈现消费火旺的情势,呈现出浓浓的烟火气。不要小看这种烟火气,这既是市场走出疫情阴霾的标志,也是打通供给侧和消费端微循环的关键,对接市场和民生的微循环畅通,使生产与消费的毛细血管充满了生机和动能。除了街头烟火气带来的消费活力,大型商业综合体也出现了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象征着中国消费的底层活力。这种活力,也是确保中国市场韧性的关键因素。
再看上半年电影票房。据猫眼专业版,2022年上半年内地总票房报收171.73亿,其中1月、2月和6月的票房超过上半年总票房的87%。这也说明,随着疫情逐步缓解,票房实现恢复性上涨。随着暑期档的来临,电影票房预计还会迎来一个小高潮。有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的平均票价已经涨至43.2亿元,观影总人数下滑至3.97亿元,相当于2014年,电影票房不容乐观。不过,中国电影票房既要纵向对比也要横向分析,还要考虑疫情因素,目前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仍具韧性,不必太过悲观。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火爆,不仅成为消费升级的亮点,也为汽车产业和清洁能源新时代的来临打下了基础。据最新统计,2022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与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下历史新高。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能达到占比全球销量59%的高位,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消费已成中国经济的主引擎。上半年消费能够得到较快恢复,凸显稳经济稳民生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