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凸显具有首都特点共同富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8 08:24

《报告》原文

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

纵观此次《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共同富裕”成为“亮眼词汇”。《报告》中三次出现了“共同富裕”,深刻回应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凸显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之路。

《报告》深刻回应中央顶层设计

《报告》在勾勒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时指出:“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论述深刻回应了中央对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擘画。

首先是深刻回应了“做大切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辩证地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共同富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需要和可能,首先要通过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在此基础上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正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

就“做大蛋糕”而言,《报告》明确给出了7个“显著提升”,这也是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也就是如何实现“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的7个方面,包括首都功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就“分好蛋糕”而言,其全部要义则体现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基本制度设计中。其涵义之一就是人人享有合理分配格局,结合首都工作,《报告》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设计明确指出,“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同时,“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解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除了分配制度,还有一个重要涵义就是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就此,《报告》也指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安排,通过这一系列安排,确保北京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从而构成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深刻回应了“目标说”。这主要体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这项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中央要求在十四五末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同时在第六部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明确指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报告》紧密结合首都工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安排上,是和中央的顶层设计高度吻合的。这种“吻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体现在“成果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的过程;体现在“全局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过程。

第三是深刻回应了“规模说”。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中央循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的总要求是“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中央还就不同群体分别提出了政策要求。北京市委主要领导也表示,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实现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的关键。《报告》以此为根本遵循,结合首都工作实际,指出北京将“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报告》凸显了具有首都特点共同富裕之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该具有怎样的首都特点?《报告》在字里行间凸显了三大特点——

共同富裕的第一个“首都特点”就是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但共同富裕需要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这方面,《报告》在第四部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给予专题论述。所谓“区域协调”,《报告》列举了“城南”、“京西”、“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等区域,其协调发展的要点包括:城南——优先布局重大项目和优质资源要素,缩小南北发展落差;京西——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平原新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补齐短板,形成特色产业;生态涵养区——深化区域结对协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出在首都发展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以区域为特色的平衡性特征。

共同富裕的第二大“首都特点”就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报告》在第四部分同样辟出专门段落予以论述。《报告》指出,本市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这“四个优先”,在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的全市《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均可找到对应的具体“答案”。例如关于干部配备,《方案》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特别是“消薄”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要素配置,本市更是明确了“保粮”(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保地”(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落图落地)、“保种”(打造“种业之都”)、“保优”(打造3个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创建一个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农业基础要素支撑。关于资金投入,本市将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等。关于公共服务,《方案》也列举了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项目。纵览《报告》,可以感受到一幅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画卷,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铺就通途。

共同富裕的第三大“首都特点”是统筹需要和可能,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报告》在第六部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专门辟出段落予以论述,《报告》指出,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其中九个方面的公共政策体系包括: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四是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五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六是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福利设施建设;七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八是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九是做好对口支援协作等工作。

从《报告》中擘画的今后五年共同富裕蓝图不难看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首都发展已经踏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

亮点解读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报告》原文: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多渠道促进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解读: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技术收入、房屋租金等。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去年12月29日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推动共同富裕。《意见》列举的具体措施包括: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努力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用好收入分配政策,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不合理收入。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种业之都”

《报告》原文: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种业之都”。

解读: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目前,本市正在全力打造“种业之都”。北京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研发体系完整,种业研发机构及人才集中,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强,国际化程度较高。此外,本市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北京市种子条例》《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等相继颁布、出台,为“种业之都”建设、北京种业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当前,全市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余个,约占全国年审定量的10%。本市还自主培育WOD系列白羽肉鸡,为确保白羽肉鸡种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蛋种鸡、奶牛国产冻精分别占全国市场的58%、40%,鲟鱼种苗年产量约占全国70%。

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基石,目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发挥北京现代种业创新资源聚集优势,围绕杂交小麦、玉米、蔬菜和蛋鸡、奶牛等优势种业,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先进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通过支持创制了世界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绘制了世界首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建成了全国最大、遗传水平最高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一系列创新成果强化了种业翻身仗的科技支撑。

“五子”联动

《报告》原文:“五子”联动成局成势,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解读:减量背景下强化创新引领,“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本市提出,要在紧要处落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子”。深入来看,“五子”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循环畅通,本质在于制度创新供给联动,旨在促进产业升级、消费扩大、要素流动、金融普惠、贸易便利、投资优化、治理协同等四梁八柱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今,“五子”联动正不断撬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子”联动,子子落在项目上。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仅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出了坚实一步:怀柔科学城进入“建设与运营”并重阶段;“两区”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加快建设,中关村移动智能服务创新园、百放新药孵化中心完工,新国展二期开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下出“先手棋”,新增5G基站1.3万个,建成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今年,本市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生物多样性之都

《报告》原文:建设北京国家植物园体系。打造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大尺度绿化空间,新建一批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解读:北京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框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北京累计建成56处城市森林,营建295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配置小微湿地、人工鸟巢、昆虫旅馆、食源蜜源性植物等。如今,北京的绿化建设已经不仅仅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更加重视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聚焦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自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了解本底和变化情况,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各项保护工作。“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在完成一轮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整理相关数据,更全面掌握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同时,北京今后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0余处生态监测站,重点监测负氧离子、土壤有机质、野生动物种群变化情况等,让植物和动物能“说话”,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王斌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