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理工大学的4个小伙子退伍复学后一同考研成功引发网友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他们在考研备考期间互相交流,督促鼓励,共克困难,每天比谁先到图书馆。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他们一路向前,近日,王峰、张梁、蒋利杨、郭子瑜四人均已陆续收到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
四人一同入伍又相约考研
蒋利杨是个腼腆的大男孩,4月16日,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四个人从大一时在民兵连就熟悉了,后来又一起入伍。当兵期间,由于训练时间紧张,他们之间的交流还不算多,直到退伍后开始做教官军训入学新生,四个人才活络起来。“那会儿总会回想起部队时光,我们时常交流心得,”蒋利杨说,后来的考研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决定。
他回忆,从2021年年初开始备考,自己每天清晨六点起床,一直学习到晚上十一点才从图书馆回宿舍。
四人行中的另一位同学是郭子瑜,从部队退伍后,会计专业出身的他希望能把专业知识学得更精、更透彻,于是,他也做出了考研的决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备考期间,四个人相互鼓励,经常比赛每天谁最先到图书馆,他们还有一个学习交流群,群聊名字就叫“今天你学习了吗?”。郭子瑜说,他们四人虽不在一个宿舍,但每天总能在图书馆遇见。遇到问题了,就在吃饭的时候讨论交流,情绪焦虑了,就相约晚上一起跑步和打球。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蒋利杨回想起来,他的考研之路也曾遇到过“突发情况”。2021年9月,距离考试只有不到四个月时间,蒋利杨正一边带新生军训一边备考。一天,室友王峰跑过来将考试科目更改的消息告诉了他。“之前我一直在复习英语二和数学二,改成考英语一和数学一了,”蒋利杨说,难度的增加意味着复习计划的调整,而做教官每天只有一到两个小时可以投入到学习中,“时间紧,任务重,感觉有点应付不过来了,压力很大。”蒋利杨说,多亏室友王峰此前在复习这两个科目,并耐心地向他传授了学习经验和策略,还专门买了复习书籍送给他。
另一边,郭子瑜也遇到了复习瓶颈。他说,9月份考研快报名时做过一套英语模拟题,成绩不甚理想,感觉复习收效甚微,甚至有点自我怀疑。正在他情绪低落时,室友张梁帮他一同分析了原因,并推荐了一本单词书,自那之后,郭子瑜也找到了记忆英语单词的诀窍。
在郭子瑜的印象里,室友张梁恨不得一整天除了睡觉都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地学习,“他的晚饭有时候也很简单,为了节省时间,只吃面包,喝牛奶。”郭子瑜说,他们之间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郭子瑜:会借寒暑假去北京实习跟他们交流感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王峰和张梁考上了北京大学,蒋利杨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郭子瑜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月中旬收到的复试通知,复试是10进6,而我的初试排名是第7名。”蒋利杨说,初试成绩离预估成绩还差一点,“因为走的是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感觉并没有特别稳,好在复试发挥得比较好才逆袭上岸。”
看到分数后,郭子瑜则感到意外,本来自认为优势科目数学考得不理想,结果总分数比预估分数高了十几分。
前几天,长沙理工大学刚刚解封,四人迫不及待地出去庆祝了一把。“饭桌上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研究生阶段的想法观念一定会有变化的,我要趁寒暑假去北京实习,顺便找他们多多交流感情。”郭子瑜说。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