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分流”冲击执业质量?国元证券投行项目现蹊跷利益链
上海证券报 2021-12-10 09:12

如果说保荐业务是投行收益确定的“基本盘”,那投资业务就是可能带来惊喜的“增量盘”。

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昨日(9日)刊登《一上市业绩就下滑,股价最多跌去六成!这家投行保荐的新股怎么频频出问题?》一文,对国元证券保荐业务的执业质量提出疑问。这些“变脸”项目牵涉众多中小投资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文章见报后,不少投资者向本报反馈,国元证券旗下投资业务也让人“看不懂”。尤其是国元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元创新投”)与安徽国元创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元创投”)均以“国元”名号示人,与国元证券的关系却“亲疏有别”,前者系国元证券全资子公司,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却是民企。

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元证券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另类投资平台等齐备且颇具实力的情况下,其控股股东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元金控集团”)却先后搭建了国元创投、安徽弘博等投资平台,“先知先觉”潜伏入股国元证券的投行项目。并且,国元金控集团还将这些平台的大股东、实控人位置拱手让给“外人”。

此种模式与券商通过自家子公司进行“直投+保荐”的常规操作迥然不同,且导致“肥水分流外人田”。更令人不安的是,存在上述“利益链”的保荐项目如华业香料,不仅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在保荐过程中国元证券还因履职尽责不到位领受了监管罚单。而华业香料虽然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却并不影响上述利益相关方的减持套现,其收益率更是高达数倍。

依托国元的项目、利用国元的资金、甚至冠以国元的名号,此种投资平台大赚之时,国元证券是否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又是否遭到隐约的牵制无法更好履职尽责、防控风险?关于这些蹊跷的利益链,应有诸多谜团待解。

上市后业绩滑坡 无碍国元创投“潇洒”套现

去年9月16日,四闯IPO的华业香料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今年9月16日,部分限售股刚迎来解禁,华业香料相关股东立马公告减持套现计划,其中就包括国元创投。

至12月6日,华业香料发布减持进展公告,国元创投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7.5万股,减持均价24.68元/股。回看华业香料预披露文件,国元创投于2015年通过增资入股,当时是以7.20元/股的价格获得300万股。华业香料2020年上市,今年4月实施分红转增,国元创投持股增至390万股,成本摊薄为5.39元/股。相较此番减持均价,国元创投的收益率接近360%。

打开国元创投的股东榜,其持股37.04%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中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却是一家民企,两名股东皆为自然人。而国元证券控股股东国元金控集团只是持股33.33%的二股东(目前转为间接持股)。

据天眼查,深圳市中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500万元,投资领域集中于文娱、地产,资金实力及产业背景都不算突出,且与国元方面未见密切关联。但在国元创投对华业香料的这笔股权投资、套现中,它却有可能是最大获益方。

“这相当于投行辛辛苦苦干了几年,最大的桃子却让别人摘了。这里是否有关键人物的穿针引线,外界不得而知。”上海一家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

再看华业香料,其上市之路可谓崎岖,上市后的业绩下滑问题也颇受市场关注。不过,在有国元证券签字背书的招股书(2020年9月10日披露)中,还曾预计当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72%(与1个多月后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业绩下滑偏差明显)。

上市首日,华业香料股价最高涨至100.01元/股(未复权),收盘涨幅近400%。此后,资金情绪降温叠加业绩下滑,华业香料股价一路下挫,近期曾跌到24元以下。

除华业香料外,国元创投还入股“热门项目”国盾量子,上市前获得22万股,国盾量子的保荐机构亦为国元证券。如无“国元”名号,不知道国元创投还能否分羹国盾量子的“上市盛宴”?

利益方“踩点”入股 保荐人“搭上”罚单

作为国元证券的关联企业,国元创投是在保荐工作正式开始前“踩点”入股华业香料的。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9月17日国元创投以2160万元的增资额获得了华业香料300万股的股权。2016年6月22日,华业香料首次报送IPO申报稿。

这其中会不会形成利益输送?有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质疑:“投资、保荐是关联方,他们会不会为了共同的利益‘信息共享’,或者‘保荐种树,投资乘凉’?反过来,对于自家关联方投资的企业,投行在保荐过程中会不会违规、放水?”

就华业香料的案例而言,从2016年起,该公司4次冲击IPO,其间涉及不少问题。而在华业香料曲折漫长的IPO进程中,保荐机构国元证券可谓“不离不弃”,还为此搭上了一张监管罚单。

2017年4月7日,安徽证监局对华业香料当时的两位保荐代表人出具了警示函,原因是对发行人关联交易情况的尽职调查不到位,未能充分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前述保代表示,2007年券商直投试点开始后,市场曾出现一些乱象,因为有了利益关系,保荐机构就难以保持独立性、客观性。此后,证监会颁布了相关指引予以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规避监管的可能。

前保代与老东家 利益链上谁是大赢家

除国元创投外,国元金控集团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安徽国元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元投资”)参股了另一投资平台安徽弘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弘博”)。这个安徽弘博的股东结构更有“看头”:国元投资持股35%,上海远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远鼓”)持股65%;上海远鼓的股东也是两名自然人,曹明明持股33.33%,戚科仁持股66.67%。

据证券业协会从业信息及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国元证券有位在2019年6月离职的保荐代表人就叫戚科仁。工商信息显示,上海远鼓成立于2019年12月,安徽弘博成立于2020年5月,距戚科仁离职都不到1年时间。

而由戚科仁实控的安徽弘博,又控制了合肥弘博含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合肥弘博润泽”)等平台。

其中,国元投资向合肥弘博含章认缴出资额1亿元,约占51.28%的份额;国元投资、国元创新投向合肥弘博润泽分别认缴出资额1亿元、2000万元,各占19.65%、3.93%的份额。曹明明、戚科仁还分头入伙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分别认缴出资额1160万元、5993万元。

据工商信息,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的合伙人出资总额已超7亿元。且在合肥弘博润泽的合伙人中,还有上市公司创业慧康,认缴出资2000万元。2015年创业慧康IPO即由国元证券保荐,保荐代表人之一正是戚科仁。

由此,“前保代”戚科仁借助“老东家”国元的资金、资源优势,迅速掌控了一支颇为可观的资本力量,并立即投身资本市场。其涉足的项目中,正在推进的普丽盛卖壳(重组上市)计划最引人关注,而该项重大资产重组的财务顾问之一正是国元证券。

本次重组的拟置入资产为润泽科技100%股权,润泽科技目前的第二大股东即合肥弘博润泽。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弘博润泽设立于2020年9月11日,普通合伙人安徽弘博出资10万元,此后迅速增资,使注册资金增至5.09亿元。

约1个月后,普丽盛在去年10月29日停牌筹划重组事项。次日即10月30日,润泽科技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增资事项,合肥弘博润泽等多家机构得以突击入股,搭上了借壳快车。

“合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及入股项目需要长周期的沟通谈判。从上述连贯动作看,合肥弘博润泽的设立显然是奔着润泽科技而去,且大概率已提前谈妥了相关安排。”有市场人士分析,“疑问在于,戚科仁依托‘国元系’等资金设立平台突击入股润泽科技,与国元证券担任普丽盛重组项目的财务顾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

毋庸置疑的是,这笔股权投资所涉利益十分可观。据普丽盛公告,合肥弘博润泽是以约5亿元认缴润泽科技新增注册资本中的1923.38万元(股)。据重组草案,普丽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是18.97元/股,合肥弘博润泽可获约2573.5万股。以普丽盛最新收盘价43.11元/股计算,上述股份对应市值超11亿元,这与去年合肥弘博润泽5亿元的投入额相比,潜在收益规模巨大。

凡此种种,均令外界生疑:一边是作为国元证券体内子公司的国元创新投,一边是大股东参股的体外投资平台国元创投、安徽弘博,在国元证券的投行项目中,究竟遵循何种标准,来作出由谁搭乘“顺风车”的选择?国元创投、安徽弘博等接连斩获的投资项目背后,是否有着更为隐秘的利益安排?(徐蔚)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斩断IPO结果导向中介利益链 投行收费模式将迎重大考验
上海证券报 2024-08-21
​投行老将王晨因何“被查”?供职国元证券20余年,“深耕”安徽本地企业
​第一财经 2024-08-13
投行执业质量“大比拼” A类中小券商占多数 41张罚单暗含降级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1-04
投行+保代遭“双罚” 投行罚单传递全链条“强监管”信号
中国基金报 2023-07-03
加大投行全业务链投入 一月内3家券商调整定增方案
证券日报 2023-06-22
券商加速布局“投行+投资”业务模式 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为项目跟投“铺路”
证券日报 2023-03-30
年内跟投科创板浮盈收缩至17.27亿 券商“投行+投资”模式面临大考
金融投资报 2022-12-22
保代擅自改动申报文件 质控兼任保代 安信证券 东莞证券投行违规同日领重罚
财联社 2022-10-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