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五星红旗 这面旗帜,比我生命更重要
新华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9-09-26 17:07

“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我都愿意在这儿站一站,就像当初训练、升旗那样。”

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下的赵新风站姿挺拔,一如30年前的当兵模样。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留下他的汗水与荣光。

天安门,祖国的心脏;升旗台,是跳动的心房。岁月更迭,退伍老兵、“国旗卫士”赵新风始终高举着鲜艳的国旗——

收旗展旗,站岗在祖国“第一哨位”

赵新风是1982年成立的天安门3人国旗班最后一任班长,1991年成立的天安门36人国旗护卫队首任班长。

国旗红,是他青春最鲜艳的底色。

迎风站得稳,看太阳不眨眼,蚂蚁爬身上不抓痒……国旗护卫队每个人都要经历最严格的训练;138步,是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的步数,每步75厘米,一厘米都不能出错。

无论是地表高温60多摄氏度的夏天,还是白雪皑皑的数九寒冬,夏不穿单、冬不穿棉,训练、训练、训练……只有最优秀的战士,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旗班一员。对赵新风来说,完成这些还远不够。因为他是旗手。展旗,国旗挂上旗杆上升时,他必须迅速将长5米宽3.3米的国旗向空中甩出扇形,“国旗甩出手,正好在指尖上划过,才会形成最完美的曲线。”收旗,当国旗降至杆底一刹那,他要迅速将国旗收拢,准确无误将柔软飘扬的国旗紧紧握住。“收旗和展旗是亮点,更是力与美的结合。”一展一收间,要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为了这两个动作,赵新风已记不清胳膊在空中挥动了多少次。“国旗在指尖上摩擦,火辣生疼,手套磨破了几十副。”为破解这一难题,赵新风想办法在手套上贴上颜色相近的膏药,增加速度减小摩擦。

去年元旦起,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执行。同赵新风一样的一代又一代国旗卫士,在祖国“第一哨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名片”。

退役后,心中国旗一直在飘扬

北京市丰台区海户西里31号院内,一栋普通小楼的楼顶,插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蓝天白云,在绿荫映衬下的国旗格外耀眼。

这里是赵新风的工作地点,是他继续“国旗梦”的地方。

“1990年《国旗法》颁布后,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和前来联系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国旗班职责是站岗升旗,不能因为宣讲影响升旗,所以无法满足他们要求。”赵新风看到了这一社会需求。

“可不可以为国旗做更多事,向更多人宣传国旗?” 当“旗帜文化”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词汇时,赵新风已在用心研究。

“国旗宣教是国家的事,不是你一个复员兵的事。”“从部队复员,就该老老实实找份工作。”1993年,赵新风带着宣传国旗的梦想退伍,踏上社会,很多人不理解他。

赵新风开始蓄力寻找“国旗宣教的春天”。参与迎接香港回归“国旗在我心中”全国巡展、新中国成立50周年巡展……一系列工作经历,丰富了他的国旗历史知识,也了解了各地群众对国旗认识的水平。

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那天,赵新风望着欢呼的人群,内心深藏的国旗文化梦想之火被彻底点燃。

“从退伍‘寻梦’,到2001年金秋‘燃梦’,8年里,我一直在探索。”他成立了国内首个国旗教育文化机构,开始了国旗文化宣传工作。

2002年开始在全国学校推行规范化升旗仪式、举行全国高校升旗手交流展示、举行首届全国中小学升旗手交流展示……赵新风坦言,这样的突破是自己期待的,也是他为之自豪的。

广州黄埔区怡园小学万芷蕊、海南琼海市实验小学吴秉霖……在今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十佳少年升旗手评选现场,看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昂首挺胸,迈着标准的步伐,向国旗敬礼,赵新风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探索创新,升旗仪式烙上“中国印”

今年10月,武汉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赵新风承担颁奖升旗仪式的培训工作。“中国式升旗仪式”将再次亮相世界舞台。

这套升旗仪式的创立,还得从12年前他参与北京奥运会工作时说起。

“2007年,北京奥组委联系我,让我担任奥运会颁奖升旗仪式设计负责人。”如此重大的任务,是对赵新风多年来宣传国旗文化最好的回报,他一头扎进奥运会史料搜集工作。设计升旗动作、培训升旗手、场馆更换适合的旗杆…… “要对旗杆工程把关,在旗杆安装调试现场通宵工作,清晨还要赶去培训现场。”那段时间的辛勤工作,赵新风记忆犹新。从升旗手出现在观众视野,站立、行进、拐弯、托旗、升旗、退场,每个动作都不容差错。赵新风严格要求升旗手,就像在国旗班他对自己的要求一样。

“希望这一升旗仪式能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宝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当初设计方案和培训时,赵新风就确立了努力目标。

而这套仪式,也为之后举行的奥运会及国际大赛提供了范本。

升旗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举行,赵新风担任颁奖升旗仪式专家组组长。“当时200个大学生升旗手全部来自南京高校,这是颁奖仪式上首次全员使用大学生升旗手,是个历史性突破。”

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旗帜故事”

2013年赵新风参加的一次世界旗帜学大会,让他萌发了创造“旗帜”奇迹的想法。

“中国使用‘国旗’,比丹麦早了2000多年。”第25届世界旗帜学大会上,赵新风发出了“中国声音”。

这个1967年创办于瑞士苏黎世的大会,中国缺席了近50年。“中国旗帜文化丰富,却还没办过世界旗帜学大会。”赵新风参会后,心有不甘。

“成立纯学术机构、成为旗帜协会国际联盟成员后,再来申办世界旗帜学大会。”世界旗帜学联盟组织的回复,让赵新风找到了努力重点。

在相关机构和一批热心人士支持下,今年3月,中国旗帜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赵新风当选中心理事长。

“这面旗比较特别,全部用野生蚕丝织,花了3个月完成。”他指着墙上一幅照片中的旗帜说。为获得第30届世界旗帜学大会主办权,他做足功课,专门向《国旗法》建议人李玉坤所在的丝毯厂定制了一面世界旗帜学协会联盟会旗。最终,这面旗帜出现在第28届世界旗帜学协会国际联盟理事会现场。对中国而言,这是个“加分动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旗帜文化。

努力7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中国最终获得2023年第30届世界旗帜学大会主办权。“期待那时,我为世界讲述中国旗帜文化的故事。”

与国旗相伴的路程,赵新风走了30年。“要让五星红旗深入人心,就像歌里唱的,‘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赵新风说。

记者手记

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

凌晨两点的天安门,等待通过安检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已排起近百米长队。广场上众人伫立,静静等待国旗升起。太阳跃出地平线,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来自福建的三年级小学生,高举右臂,向国旗敬礼。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里,开国大典时毛主席按下电钮升起的五星红旗、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原稿、杨利伟航天服左臂上的五星红旗……旗帜已刻上时代烙印。

在北京新风旗帜文化传播中心,情感细腻的赵新风,轻抚用蚕丝手工织就的五星红旗。30年的国旗情缘故事,仿佛在与老友倾诉般娓娓道来……

无论国旗下的敬礼少年,还是一幕幕与国旗相关的经典瞬间,内心深处,总有“那一刻”让我们心潮澎湃。也正是无数次“那一刻”,汇聚成对国旗的敬畏之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星红旗,已成为炎黄儿女血脉中最深情、最珍贵的印记。

文/记者 郭蓓 孔婧 蒋文超 费念渠

摄影/韦伟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赏读|《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曾联松是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3
非洲西海岸 舟山远洋渔民升起五星红旗
浙江日报 2024-10-02
嫦娥六号扬起五星红旗 月球背面闪耀科技之光
科技日报 2024-06-05
每年3月28日 这里都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
央视军事 2023-04-02
向国旗敬礼!祖国各地军营升起五星红旗迎新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01
港媒:“五星红旗在基辅已经脱销”
参考消息网 2022-02-25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为何没有新中国代表团在场?
北京头条政知见 2021-10-24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为何没有新中国代表团在场?
政知见 2021-10-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