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胡同申请式改善后老街坊们回来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02 21:58

为统筹推进首都老城有机更新保护工作,2015年开始,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外迁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申请式改善”后,雨儿胡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面整洁了,房子整修了,绿植繁茂了,这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更令人可喜的是,部分院落改善工作已经逐步完成,老街坊们也陆陆续续回来了,雨儿胡同的烟火气又浓了。
户均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增至110平方米
南锣鼓巷历史上是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城市格局中“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北京市老城区中整体格局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文化内涵最浓厚的高品位传统街巷。本次试点的四条胡同中,有20%的居民选择搬迁,以直管公房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住人口密度,给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作为南锣鼓巷支巷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拥有清值年旗衙门、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同时作为人口密集区,雨儿胡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通过腾退外迁改善,住上了比之前更宽敞明亮的楼房,户均住房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变为户均11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生活条件。
雨儿胡同的整治提升工作走在前列,目前共拆除雨儿胡同违法建设160间,建筑面积1446.1平米,亮出了院落公共空间。完成了19个院落的整体修缮整治提升,完成排水管道改造,安装化粪池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并接入市政管线。全面完成院内地面铺装、门窗更新、室内装修、景观摆件布置、强弱电线路入地等工作,切实改善了院落生活环境,提升了留住居民的生活条件。此外,还完成了8个院落的清理整治任务,进一步改善了院落公共环境,降低了安全隐患。

腾退空间优先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
腾退出来的空间怎么利用?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黎说,在整个工作中,要优先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南锣鼓巷区域属于老平房,很多院落都没有独立的厨卫浴,因此要优先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还把腾退的房屋用做保障性住房,以公租房的形式低价租给留住居民使用,并安装厨卫浴等设施,再由政府出资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重新改造,包括排水、排污管道等,使整个环境能够满足居民生活。
“其次,要补齐胡同功能短板,让老胡同居民过上城市现代生活。”张黎说,一方面是要有基本的生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让居民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建设居民会客厅、小院议事厅等公共交流空间,以及平房区物业,养老助残等设施,让留住居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最后,剩余的空间再引入新业态、新居民,去构建建筑共生、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让空间得到更好的活化利用,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已完成19个院落的整体修缮整治提升
“雨儿胡同做好风貌保护最大的根本就是保护胡同肌理和院落的基本格局,保护沧桑古朴的历史感。因此还得强调规划先行。”张黎介绍,雨儿胡同动用了8支优秀团队组成的设计工作营和顾问专家组,仔细研究每个院落的格局,设计师们还拿了清乾隆时期、六七十年代等不同时期的胡同地形图进行叠图对比,分析院落、胡同肌理的演进过程。
张黎说,有的院落腾空了,大部分院落还有留住居民,所以改善工作不是在白纸上作画,而是在原有院落规制格局基础上,结合居民生活基本要求进行精细化设计,做到“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设计师们还到院落中驻场,不断地跟居民交涉。有时候为了给院落增设厨余设施,要跟居民反复沟通,设计稿多达十几稿。

现场:老街坊回到“新”家 女儿总算有了自己的房间
家住雨儿胡同12号的刘万兴是雨儿胡同开展申请式腾退之后,第一个搬回来的老居民。他拿着改造前的老照片,站在自家门口,笑得合不拢嘴。“都不能用满意来形容,我是太知足了,超出我的想象!”
老刘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参观,一层的客厅里,沙发、玻璃鱼缸、书柜、五斗橱、餐桌、洗手池一应俱全。二层的小阁楼是卧室,温馨舒适;隔壁西侧那间,是女儿的卧室,还有厨房和卫生间。前院,邻里共享,能踢毽能打球;后院的小花园是自家的,挂着晾衣架,墙上还有垂直绿化,一盆盆绿萝绿油油的,老伴儿正在浇水。屋里屋外都是阳光。
可在以前,一家三口住的那可叫一个局促。三个人挤在18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女儿都23岁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卧室,只能住在楼上的小隔层里,就跟上下铺似的。自打2004年住进雨儿胡同12号院以来,老刘和院内10户居民饱受房屋破旧、院落低洼、排水困难、居住面积不足、如厕困难等问题的困扰。
“一下大雨,院里积水、屋里倒灌,邻居家都准备了水泵往外抽。”老刘说,为了解决做饭和洗澡困难,他在屋后搭起了7平方米的自建房,又暗又潮,漏风漏雨。老刘腿脚不便,院里没厕所,出门要走300多米才是公厕,遇到身体不舒服或下雨坏天,半天才能挪去。生活只能将就。
如今,老房子的顶儿全部翻新,外立面重新改造,门窗也都是新的,还有了独立的厨房厕所,屋子里的装修也都是老刘一家自己心仪的。装修过程中,设计师也非常尊重老刘的意见。“那会儿我想在后院装个半人高的小隔断,可以跟隔壁邻居互不干扰。设计师很快就采用了。”
西侧的那间房子原住户腾退出去了,老刘以公租房的形式租了下来,装修后给女儿做卧室用,一家三口的居住面积一下子从18平方米扩大到了36平方米。老刘脸上笑盈盈的,看得出来,这个“新”家让三口住得很是舒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 “当家人”带领老胡同居民过上新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7
东城雨儿胡同30号院里新老街坊共庆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人民日报 2024-02-15
北京胡同的修缮保护,留住的是浓浓乡愁
新京报 2023-04-07
用“绣花功夫”恢复北京胡同肌理
新京报 2023-04-07
绣花功夫修护胡同 京华再现“老巷幽宅静树依”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9-24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26
雨儿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北京日报 2020-08-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