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但不少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专题学习会上,作讲解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他2022年12月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全球价值链研究。
什么是服务贸易?
根据世贸组织的界定,服务贸易包含12大领域:
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旅行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教育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其他服务。
国家对服务贸易一直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分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一个背景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各国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转向——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对我国来说,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们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塑造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要求。
我国服务贸易潜力巨大,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这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0%。
有数量更有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平稳增长,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
有机遇,有挑战。
我国服务贸易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再比如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主导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并构筑具有歧视性、排他性的规则体系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相较于货物贸易,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同时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此外,目前服务贸易整体逆差仍然存在,内部不同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6883亿元,增长15.0%;进口21989.6亿元,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51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22.1亿元。
今年7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我们的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尽管去年破了1万亿美元,但我们长期逆差,美国是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来源。”
在此次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会上,李强从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要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要依托我国比较优势,着力提升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出口做大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创新提升。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忠秀认为,服务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在服务贸易整体逆差的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展现出相对优势。伴随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知识密集型服务的优势有望持续提升,未来在金融、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领域有广阔增长空间。
在此次会议上,李强指出,要积极推进新兴领域服务出口,依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创新优势,扩大科研、咨询、电商等服务出口,加快培育发展数字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要扩大优势制造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引导优质制造企业逐步从产品制造商发展成为综合服务提供商,把服务出口、货物出口更好结合起来,提升综合附加值。
要深入挖掘特色领域服务出口潜力,推动相关领域服务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面向海外需求打造一批优质品牌、精品力作。
要进一步放大免签政策效应,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华旅行消费,带动更多优质服务出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