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送别》的第一张唱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19:00

◎杨浪(做过老总的书生)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在别离怀人的时候,李叔同作于百年前的这首学堂乐歌中那种淡淡的愁绪总能让人感动。

1983年,吴贻弓导演电影《城南旧事》时,唤起了人们对这首歌的回忆。其实在六十年代谢铁骊导演的《早春二月》电影中就有这首歌出现。可见作品对那一代人的影响。

林海音《城南旧事》1982年,北京出版社

《送别》最早的录音版本是1935年百代唱片公司在北平录制的,演唱者是我的母校北师附小六年级学生龙珣。

知乎网上的一位“南塘少阁主”对来龙去脉做了认真考证。

这一版的百代唱片开始有语音说出“演唱北师附小龙珣”。根据《时事新报》1935年1月11日第二张第二版第6页《北平市歌唱比赛慕贞女中获双料冠军》这则新闻报道,1935年龙珣12岁,籍贯为湖北,正在北师附小六年级读书,北师附小全称“北平特别市立师范附属小学”。1月5日6日下午他分别参加了“北平市中小学歌唱比赛”的小学个人组半决赛、总决赛,7日晨公布结果,龙珣获得“北平市中小学歌唱比赛”小学组个人亚军。7日当天,在获得亚军之后,龙珣被百代公司邀请灌录由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而来自北平育英小学的同组冠军池元又灌录的是另一首由李叔同填词的爱尔兰民歌《秋夜》,但是传唱度不及前者。

这个版本中的童声是那种变声前声线清亮的小男声,在每个童声合唱团中都很被青睐。他的吐字归音里可以依稀听出某种三十年代流行歌曲里的痕迹,咬字中有上海腔。那里是当年流行歌曲的大本营,也是百代唱片的大本营。给龙珣弹琴的音乐老师多少受点影响也不奇怪。

从录音中可闻见,龙珣唱的这个版本与今天的传唱版本有不同处。

第一,歌曲第三段歌词为通行版没有。歌词为:

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

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不能肯定这几句是否为李叔同所做,但文采和基调是吻合的。这支歌后世传唱多年,还有衍生添加,比如:

韶光逝,留无计,

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

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虽悲,

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

去去莫迟疑。

这格调一望而知去李叔同甚远。

第二,龙珣版本中唱的是“一瓢浊酒”,而不是“一壶浊酒”。

查弘一弟子丰子恺亲自手抄,并在弘一大师在世时已多次再版付印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所载《送别》歌词是“一瓢浊酒尽余欢”。唐代诗人许浑的五言律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也有类似的表达:“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所以“瓢”是原版。

第三,今天通行版本的第四乐句535i7音符唱成531i7。当年的学堂乐歌有不少翻唱欧洲音乐旋律,细节区别本无所谓正误。

据网友“美岱乌苏”的信息,龙珣先生1949年初进入当年2月成立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来是内蒙古的一个厅局干部,人高大俊雅,学者风度,为人和善,做菜很好吃。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均在北京工作。龙珣近八十岁去世。

“他儿子曾跟我说过《送别》是他父亲首灌唱片,在百代公司。但他没听过。”

如果1935年龙珣12岁的话,大约去世于2003年或2004年。2023.11.7

供图/杨浪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收藏家汪世林向国家大剧院捐赠40张珍贵老唱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黑豹乐队换新主唱后的第一张EP,让大家都满意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送别》的第一张唱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北京公交取得第一张大型普通客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专栏|一附小与电影界的孩子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