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中药处方里的“养生瑰宝”,到现代化妆品成分表中的“功效新星”——石斛、松茸、黑松露、青刺果、天麻等东方植萃,正以全新姿态走出国门,让世界看见“中国成分”的独特魅力。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29日了解到,植物医生研发的石斛寡糖专利斩获欧洲授权。
欧洲专利注册处更新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铁皮石斛寡糖、铁皮石斛寡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得授权。除此之外,花西子研发的“软玉粉”“芍药提取物”等多项植物提取物及特色矿物原料也获得相关专利;巨子生物则针对稀有人参皂苷进行研发并主导制定了《化妆品用原料人参皂苷》团体标准。中国品牌带着来自东方的原料开启了世界之旅。
在化妆品原料市场上,技术突破、市场认可、产业链整合,才能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此次“石斛寡糖”获得欧洲专利认证,既是对植物医生的认可,更是对“中国成分”的肯定。
植物医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料作为美妆产品的“芯片”,其技术突破直接决定产品竞争力,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企业不少核心化妆品原料被国际巨头垄断。为此,植物医生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聚焦天然植物成分研发,以科技驱动来打破桎梏。
有机合成、生物发酵和植物提取是当前美妆产品原料的三大主要来源,原料创新也基本围绕这三个方向进行。“中国成分”在原料提纯技术和原料种植规模上的提升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提供了新的“源动力”。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零售总额增长至10738亿,国货市占率从52%升至55.2%。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2024年全年共有90款新原料完成备案,相比2023年增长了30.4%。
行业人士表示,当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正迎来关键机遇期:越来越多品牌不再依赖“贴牌”或 “模仿”,而是以自主研发的优质原料为核心竞争力,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任。而这股“中国成分”的国际化浪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美妆企业在原料创新领域持续多年的深耕与突破——从种植端的品质把控,到提取技术的迭代升级,每一环的精进,都为东方植萃走向世界筑牢了根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