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1日,2025大学生“AI×国学”创新实践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作为第十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的核心活动,大赛以“AI赋能国学 人文启迪未来”为主题,在国学圣地,引领当代青年学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回应AI时代的人文命题,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实践路径。
本届大赛分为“人文研究型赛道”和“实践应用型赛道”两大板块。“人文研究型赛道”聚焦于“AI时代下人的价值”与“AI时代下人的教育”两大命题,这正是基于孔庙国子监所承载的国学文化的现代回应。“实践应用型赛道”则针对国学经典数字化、文物交互和非遗创新传播,提出具有创意与实用性的解决方案,让“国学潮起来、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大赛自5月20日启动作品征集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大赛触达全球153所高校,报名团队达416组、总人数916人,提交有效作品251件。经过激烈的初评、复赛角逐,两个赛道各有10名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晋级线下总决赛。
决赛于8月20日-21日在国子监彝伦堂举办。决赛现场,入围团队围绕各自作品展开精彩阐述,展示AI时代关于人的思考,以及AI技术在国学领域的多元应用,来自高校、市文物局、企业的多位专家评委为决赛选手点评。
经过激烈的角逐,各赛道最终评选出前十强团队,并分别颁发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及优秀奖4名。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作品《数据之外,俯仰之间——用国学知识补充AI作品审美的缺失》荣获人文赛道金奖;首都师范大学团队的《智趣拾遗——AI赋能非遗亲子游学》则斩获实践赛道金奖。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和安定门街道承办,并获得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学习强国、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新闻的支持。
活动将联合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智谱AI,为入围及获奖团队提供宝贵的高性能语言模型资源与实习机会。同时,携手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及其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将活动推广至联盟旗下25所数字人文领域的重点院校,实现学术资源的精准覆盖与高效联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