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足迹》:揭示鼬科动物秘密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0 20:01

“天际线”系列新书《林中足迹:森林与河岸的秘密生活》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约翰·利斯特-凯在苏格兰高地上观察了四种鼬科动物——伶鼬、狗獾、松貂和水獭——后写下的笔记,近期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它以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生动的观察,为我们呈现了苏格兰高地的壮丽风光,也为我们展现了鼬科动物精彩的秘密生活。利斯特-凯富有现场感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自然观察的一种绝佳范本。在他的笔下,诗意与野性交织,森林与河岸的秘密次第向我们敞开,自然永恒不变的美激荡着我们的心灵。

8月15日晚,正值上海书展期间,《林中足迹:森林与河岸的秘密生活》在思南书局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新书分享会,为我们揭开鼬科动物的神秘面纱,也引领我们暂时忘记都市生活,走进自然。这本书的译者邱墨楠,封面插画师郑南七白,还有编辑许丹,围绕这本书的内容、封面创作和她们的自然观察实践,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活动。

与此同时,由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与译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行阅自然:心游天际,阅见自然”“天际线”主题书展也正在进行中,欢迎各位读者前去观展、打卡。

作为这本书的第一读者,译者邱墨楠与我们分享了她的阅读感受。她认为,书里所描写的这些野生动物都是苏格兰高地的原住民,在我们异乡人看来可能猎奇,但对于生活在那儿的人来说,它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比如上海或华东地区常见的黄鼠狼、喜鹊、鹊鸲一样稀松平常。写特别的事物容易,但如何把身边“平常”的事物写得有生气却很难。而这本书里的每一种小动物都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这应该就是作者日复一日的观察结果。

封面插画师郑南七白也有着同样的感受,阅读《林中足迹》让她在脑海中产生了很多的画面,这些画面非常丰富、具体,因为作者的描写实在是非常生动细腻,让人获得了极大的阅读快感。

这本书的编辑许丹也分享了她被书中打动的细节。作者在描写伶鼬时,笔触中带着一种别样的感情,这来源于作者在书中穿插的少年时抚养伶鼬的故事。作者最终将自己抚养长大的伶鼬放归野外时,那个画面让人深深共情。而伶鼬幼崽出洞的场面,作者整整花了一段文字来描写,读下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被大自然的美好所打动。

邱墨楠有着丰富的自然观察经验,她受到书中狗獾内容的启发,自己也去紫金山观察到了狗獾,并且写了一篇特别精彩的《寻獾记》作为这本书的译后记。她在现场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去紫金山寻找狗獾的经历,引起现场读者的强烈兴趣。在讲完观察狗獾的经历后,她说:“实际上看不到狗獾本尊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和书名一样,通过它们的足迹感受它们的存在。这种方法有时候比看到本尊更迷人,因为它需要你学习丰富的足迹知识,同时还需要你对动物的习性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有想象力。”她随即在现场用PPT展示了她在南京中山植物园里找到的一组狗獾脚印,示范了如何通过辨认脚印来感受狗獾的存在。

作为封面插画师,郑南七白则与现场读者分享了自己创作封面插画的思路和历程。创作自然插画除了绘画的基本功以外,也需要掌握丰富和严谨的动植物知识。因为这本书描述的是苏格兰高地的鼬科动物,郑南七白查阅了很多资料,以了解四种鼬科动物的细节,以及苏格兰高地的生态。最终呈现的画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背景是一条河流,一只水獭从水中潜出脑袋,树枝上站着松貂,狗獾从灌木丛中伸出大半个身体。最吸睛的莫过于前景中的伶鼬,因为透视比例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的位置,而旁边的一串狗獾脚印恰到好处地点了题。郑南七白说:“狗獾脚印是当时创作的难点,还好邱墨楠老师提供了资料图片,才有这样准确的呈现。”画面中的植物也花了一番心思,最终从书中提到的植物中选取了有着粉色钟形花朵的北极花和黄色匍枝毛茛做点缀,而远处的河边是蕨类植物的剪影。整个画面非常和谐美好,完美复现了书中苏格兰高地的迷人生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新知|《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 带领我们在万物中寻找治愈的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2
人教版教材商标“手捧绿芽”是谁设计的?这个专题展览告诉您答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对谈|人与狗的关系演变历程 如何折射一部人与动物、与环境的文化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AI参与绘制书籍封面又引争议:AI会让人失业,还是更忙
红星新闻 2024-02-26
生活|从登山爱好者变成野生动物调查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生活|从登山爱好者变成野生动物调查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生活|漫步印第安小镇 邂逅传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1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毛毛》50周年纪念绘本在京首发 让孩子学会倾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