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5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4年,在文物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长城沿线15省份检察机关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75件,推动解决长城本体保护、长城风貌维护、展示利用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一步凝聚长城保护社会共治的共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受自然侵蚀、人为盗采等因素影响,部分长城逐渐失去原貌,个别地区损毁坍塌严重。2024年,检察机关在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制发检察建议469件,提起诉讼43件,督促保护长城点位846处,设置长城保护碑、界桩4051个,增加长城保护员467人,清除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5.3万平方米,修复长城保护范围内生态环境72.9万平方米。
检察办案发现,故意破坏、违法挖断、占用长城等情形时有发生,部分地区长城墙体出现裂缝、倾斜严重,甚至随时有坍塌风险。检察机关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加强长城本体保护。此外,一些地方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存在违法建设项目,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协同行政机关督促拆除上述区域内旅游景点、彩钢房、瞭望塔、信号塔、养殖场、管理用房等建筑,推动治理严重影响长城历史风貌的突出问题。
据了解,“四有”是国家依法实施长城保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即划定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长城保护标识、建立长城记录档案、设置长城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检察办案发现,部分地区长城“四有”落实不到位,影响长城保护效果。检察机关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推动长城“四有”落实。
在对长城进行修缮时,有的地方违反《长城保护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规定,影响长城历史风貌和文物价值。检察机关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规范长城保护性修缮。
据悉,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协作配合,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推动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利用工作,加大长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以数字赋能探索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新路径。
编辑/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