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暖心视频。
安徽亳州,一个街边的二手书摊,一位老爷爷正拿着一本历史书,看得聚精会神。
他的不远处是一个小男孩,和他一样的姿势,做着同样的事情。
原来,老爷爷是书摊的摊主,摆摊也不是为了卖书,更多的是想要和大家分享。
为此,他特意带了许多小凳子,让热爱阅读的人能有片刻空余,找一本喜欢的书,沉下心来,安静读书。
而小男孩是跟着妈妈一起来的,看到老人,便也在摆放的书籍中挑选了一本,坐下看书。
有人路过书摊,看到这温馨一幕,便记录了下来。
视频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有人感叹,这简简单单的瞬间,让自己有了岁月静好的错觉。
也有人说:“路灯下的一老一小,非常治愈人心。现在生活节奏快到自己怀疑人生,自己真的好想饭后散散步,逛逛街边摊。”
是啊,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匆忙前行。
有人为了追求想要的结果,拼命努力,到最后却是得不偿失;
有人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却赢得满堂喝彩。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懂得给自己松绑。
不把生活填得太满,不让人生永远在奔跑之中。
别让身体成为忙碌的机器,给自己换个频道,生活才能迎来新的转机。
适度休息,给大脑换个“频道”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度过疲倦期,对生活和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
一个高赞回答说:“学会适当给自己放个假。”
生活中,我们总说,人生在不断被内卷,也在不断经历着精神内耗;
觉得自己时刻紧绷,时时注意,事事小心。
害怕自己在松口气时被淘汰,担心在停下的片刻会掉队。
可是这世界,你再努力,也总有人比你优秀,也没有谁能真正轻松。
与其整日担惊受怕,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还生活片刻的安宁。
不再担心KPI是否完成,不再操心工作是否做好。
适当地放慢节奏,也给生活一个缓冲的空间。
自媒体博主梁爽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有段时间,为了顺利出版新书,梁爽忙得不可开交。
每次想放弃时,就想想新书背后关系着整个团队的心血,就算再难再累,也要强撑着自己继续下去。
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让身体很快亮起红灯。
有一天终于撑不住,就把手边的工作全部取消。
给自己放个小假,在家闷头睡了一整天,醒来后又去爬山锻炼。
奇怪的是,身体不再疼痛,写作灵感也随之而来。
后来她才明白:想让自己全力以赴,必须先学会休息。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太过于急于求成,只会越走越慢;
懂得劳逸结合,才能不慌不忙走出自己的道路。
就像作家蒋勋说的那样:“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和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当我们找到了快与慢的平衡点,大概就探索出自己的人生节奏了。”
给生活做一些减法,摆脱无休止的紧张。
慢下来,也不是放弃,而是让自己从一成不变的过去抽离出去。
做点“没用”的事,给大脑换一个频道。
在慢生活中找到另一个自我,也发现生活的美好。
放慢脚步,让生活换种“频率”
一位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忙,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其实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
深以为然。
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快,早已成为社会的标配。
每个人都在忙着努力,奔于前行,却不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通过“快速”来解决。
一味地向前冲,只会被生活裹挟,落得身不由己的境地。
学会跳出现有生活的框架,才能更好地看清生活的本质。
在书籍《精力管理》中,罗杰曾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家庭,妻子对此十分不满。
紧绷的家庭关系,焦头烂额的工作,一度让他很是头疼。
后来,他刻意减少了工作的时间,每日回到家中,空出时间陪伴家人,和他们聊天。
也会留出些许时间给自己,从工作中抽离,放松身心。
周末时光,他也不再醉心于工作,而是集中时间处理紧急事情。
其余时候,安心放松,享受生活。
这样的改变,让他的状态越来越好,妻子对他更加满意,工作也愈发游刃有余。
有时候,人只有适当停下,才更知道人生的方向;
只有静止下来,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赛万提斯曾说:“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软弱的,如果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学会给自己换个频道,从忙碌切换成休闲。
只有不被生活的压力裹挟,才能过好生活,积蓄力量,走得更远。
学会给自己“调频”
网上有人提问:“成年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一位网友说:“心未老,头已白;眼未花,泪已无。
食不缺,品无味;时间少,事无尽。
上有老,不能常伴左右;下有小,无法伴其成长;
中有妻,无心好言三句;外有友,不能一醉方休。”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人能轻松逃过。
他们既不敢停下,也不敢放松。
怕因一时偷懒而被淘汰,怕因一时懈怠而掉队。
每日精神紧绷,囫囵度日。
把生活越过越糙,也让人生越过越迷茫。
何多苓曾说:“人这辈子都在和松弛感斗争,得有这个‘紧’的阶段,然后‘松’下来。”
人啊,最难的便是学会积极地放弃。
但也只有放下紧绷的状态,生活才会慢下来,人生才会更有质感。
作家李筱懿曾坦言,自己早年在创作时特别执着,常常一写就是一整天。
然而她的拼命,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经常熬夜,身体疼痛、情绪敏感、抑郁失眠……
很多身体疾病接踵而来,她写作无法继续,健康亮起红灯。
幸运的是,李筱懿及时停下手边的工作,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
她不再将全部精力耗在写作上,而是把重心回归生活。
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写作也有了新的进展。
后来,她感叹道:“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的勤奋,绝不是不顾一切拼命努力,而是该冲时冲,该停时停。”
的确,人生在世,我们无法掌控所有事情。
与其紧张兮兮地面对所有,不如放松自己,松弛生活。
有人说:“人生之路千万条,倘若不通,就换一条路走;生活之事有千万种,如果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让自己做一根有松有紧的弹簧,过一段张弛有度的生活。
就像每个人的生命,都没有固定模式;人的生活,也可以有万种变化。
保持前进是一个人的能力,学会暂停却是一种智慧。
往后余生,让自己保持弹性生活。
疲惫时蓄能,奔跑时缓冲。
不急不缓,过好自己的人生。
文/有书丰月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