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鼓楼前的老北京味,那叫一个悠然自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0 16:00

◎王越(史地学者)

本文涉及区域: 地安门外众胡同

北京过去有句老话,叫“东单、西四、鼓楼前”,说的就是北京前门大街以外最繁华的东单、西四和鼓楼前的地安门外大街。清《天咫偶闻》里说:“地安门外大街最为骈阗。北至鼓楼,凡二里馀,每日中为市,攘往熙来,无物不有。余居板场胡同时,暇尝游此。其地西邻海子,行所必经。门外有酒家,二三知己,小酌清言,直不知身在人海。曾联有‘四座了无尘事在,八窗都为酒人开’之句。”

地安门外玉河周围的胡同

闹市中有“杏花村”

积水潭北岸的斜街市到钟鼓楼一带,在元代就是发达的商业中心。明代时,商业中心移到正阳门内外,钟鼓楼商业区的重心也移向鼓楼前的地安门外大街一线。清军入关后,实行满人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政策。八旗当中,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正黄旗在德胜门内,东界鼓楼大街,南界西直门大街,西北到城根;镶黄旗在安定门内,西界鼓楼大街,南界东直门大街,东北到城根。鼓楼大街两侧成为皇帝亲自统辖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居住地。什刹海南邻大内,环境幽美,自然成为兴建王府、官宦宅院和花园的首选之地。

这里的老北京味不同于喧闹的大栅栏,也有别于天桥的市井风格,它的京味更多地表现为悠然自得的休闲文化。肉铺、酱菜园、棉花店、南纸店、中药铺、西药房等各种店铺开满街面,驰名京城的如天汇轩大茶馆、宝瑞兴酱菜店、谦祥益北号、聚茂斋靴鞋铺、吴肇祥茶庄、北豫丰烟铺、庆和堂饭庄等。后门桥北的合义斋、福兴居两家灌肠铺名气很大,老北京有“都一处的烧麦、会仙居的炒肝、穆家寨的炒疙瘩、后门桥的灌肠”之说。市民生活所需可谓一应俱全,与众不同的还有古玩、字画、曲艺和老北京人的“老礼”。

在后门大街的闹市中,路东有条富有意境的杏花天胡同,据说早年间这里有个花园,内种10余棵杏树,每至阳春,满园杏花盛开,香飘大街小巷,于是称这条东不通行的胡同叫“杏花天”。另一说在明代,胡同西口儿有一杏花天酒家,所售自酿酒醇香宜人,于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许多人慕名而来,这条胡同便成了杏花天胡同。

“东不压桥西压桥”的说法源自哪儿

东不压桥又称东步粮桥,始建于元代,初为木桥,明代改建为单孔石拱桥, 称步粮桥。《日下旧闻考》记有:“地安门东有东步粮桥。”据说这里曾是交易布匹和粮食的集市,故名。

相传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把皇城的北墙划定在地安门的东西一线。北墙的西侧,今北海北门稍东处,必须压着连通什刹海和北海水面的桥上经过。若按左右对称的原则,地安门东面的城墙也应该压在玉河上面的桥而过,这样一来势必影响东西的交通。负责修筑皇城墙的大臣请示皇帝,皇帝说皇城西边已经压桥了,东不压桥吧。于是就有了“东不压桥(东步粮桥),西压桥”的说法。

万宁桥在地安门北侧,建于元代,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万宁桥下,有玉河流过地安门外大街。金代已在这里建有水闸,并引水灌溉附近稻田,《金史》有“放白莲潭东闸水与百姓溉田”、“宫左流泉溉田,岁获稻万斛”的记载。元代,玉河是位于宫城东侧的一段河道,主要用于漕运。著名诗人马祖常作诗赞曰:“御沟流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墙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诗中的御沟即指玉河。明清时玉河是皇城内的供排水系,成为皇室的专用河道,故又称御河。

明代从什刹海经万宁桥东流的御河,在东不压桥下进入皇城。乾隆朝御河河道的水流减少,东西向北段称河沿。向南成为一条弯曲的胡同,因为西北小东南大,弯弯曲曲形似马尾巴,称作马尾胡同,宣统时称马尾巴斜街。1955年拆除东不压桥,改明河为暗沟,辟为马路,原河沿东西方向通后门桥的一段改属拐棒胡同。拐棒胡同东起东不压桥胡同,西止地安门外大街,东西走向,因其形状似一拐杖而得名。胡同中多为古旧民居。1965年将河沿、口袋胡同并入东不压桥东胡同,改称东不压桥胡同。胡同路东20号,为京张铁路的建造总工程师詹天佑故居。

玉河边的拐棒胡同

闲来三五茶坊坐,半是曾登仕版人

明代在东步粮桥西北设有兵仗局外厂。兵仗局是明代宦官官署的八局之一,掌管制造兵器,盔甲、弓箭等,其外厂为制造兵器的作坊。明朝灭亡以后,兵仗局和兵仗局外厂随之撤销,只有兵仗局作为地名保留下来。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顺天府府尹陈璧奏请将外厂抄产拨给顺天府,开办首善中学堂。适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毁户部衙门,户部暂借此处为办公用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顺天中学堂正式移此。

天汇大院在拐棒胡同南侧,东不通行,原是清道光末年天汇轩大茶馆旧地。天汇轩建有房屋上百间,有雅座、庭院,还有为茶客制作满汉饽饽的炉房,以及停放大鞍车的停车场。茶客三教九流,还有不少在衙门里当差的旗员。得硕亭《草珠一串》有竹枝词云:“小帽长衫着体新,纷纷街巷步芳尘,闲来三五茶坊坐,半是曾登仕版人。”其自注中说:“内城旗员,于差事完后,便易便服,约朋友茶馆闲谈,此风由来久矣。”

光绪末年,天汇轩由茶馆改为天汇茶园,是茶馆与戏院的结合,邀请京剧和评书、单弦艺人演出。1912年“壬子兵变”时曾遭兵燹。1921年歇业,形成地安市场,小吃、百货杂陈,兼有撂地卖艺者。市场颓败后,五方杂处,始称天汇大院。

供图/王越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