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探索更广阔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6 08:15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以守正创新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用文化新质生产力提升北京高质量发展动力,北京这座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城市必将不断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日前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按照规划,北京将经过5年左右努力,实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演艺、出版、影视、网络视听、文旅文博等重点领域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更加丰富,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级产业集群脱颖而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与传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比,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模式。文化从业者从单一、专职的脑力劳动群体演化为集专职、兼职、智能机器等形式于一体的混合文化劳动主体,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文化生产中居于主体作用并渗透到文化生产全过程,文化生产不仅可提供文化产品,而且也生产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因此,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高效能为主要内容,以创新性为发展特征,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新质态、新类型。

对于正在迈向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来说,先天就具有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诸多优势。无论是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的人才优势,还是不断集聚的文化产业头部企业,无论是这些年来不断积累的政策红利,还是同时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方面持续取得的新突破,都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探索更广阔路径提供了软硬件支撑。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统计中,北京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文化新业态、文化新消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分项指数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各项数据就是最好的印证。

同时也必须看到,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扶植文化新产业,也涉及生成文化发展新模式,既需要激发文化经济新动能,也亟待拉动文化产品新消费。如果科技与文化这两个渗透到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各环节的变革力量和影响因素不能融为有机整体,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有可能陷入非理想状态。因此,必须加大文化生产力培育的顶层设计,拓宽实践路径,以确保各生产要素和谐共进,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此番出台的措施,就是要通过政策的有力引导,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的延展。毕竟,北京近年来已逐渐摸索出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再上一个台阶,可谓恰逢其时。比如,在促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北京提出“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享受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这就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大型文化科技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支持。再比如,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方面,北京此次提出推动建设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和“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这就为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新载体。而鼓励建设基于算力支撑的新型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推动建立国产自主超高清视听技术标准并推广应用,引进高品质、国际级的电竞赛事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无不是立足北京发展实际,聚焦扩宽文化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的积极探索。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以守正创新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用文化新质生产力提升北京高质量发展动力,北京这座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城市必将不断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