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PO停滞超千日 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迫在眉睫
第一财经 2024-11-18 10:02

近日,四川宜宾银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此前两度递表失败。还有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IPO审核状态均由“已受理”改为“中止”。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A股市场后,银行业IPO持续吹冷风,已停滞千日有余。近年来,经营情况不佳、不良资产率飙升加剧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即便多发二级资本债、加速合并重组,但中小银行仍希望登陆资本市场,以增加股东资产流动性的方式补充资本。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业绩承压或为银行上市最大的“绊脚石”,一些中小银行面临潜在不良风险和经营困境,很难受到投资者青睐,也会增大上市的阻力。从目前仍在等候的银行情况来看,上市前景仍不容乐观,建议中小银行积极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哑火两年半有余

银行业IPO已哑火两年半有余。2016年监管重新放开银行IPO后,当年有8家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从2017年到2022年的六年时间里,有18家银行登陆A股。不过自从2022年1月兰州银行成功上市后,再无银行成功上市,银行业IPO已空窗千日有余。

2024年,银行IPO未见转好迹象,年内有三家银行先后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最新一例来自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今年7月,深交所终止对该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原因系该行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这也意味着,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七年上市之路以折戟告终。另两家分别是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

三家银行相继退出IPO申请后,目前还在A股等候区的银行缩减到了7家。在深交所排队的有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共4家,状态均为“中止”,中止原因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在上证所“等候区”的还有3家银行,分别是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湖州银行去年11月被问询后目前暂无信息,其余两家银行审核状态显示“已受理”。

上述多家银行已在上市“等候区”排队多年,东莞银行自2008年就向深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直到2019年3月,该行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后,IPO才有了最新进展。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IPO之路同样坎坷,该行早在2019年6月便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但此后5年陷入停滞。广州银行在今年8月底曾中止过IPO,原因系“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眼看着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难”,有部分银行转道港股市场,但并非想象中顺利。近日,四川宜宾银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自2021年提出“千亿上市银行”的目标后,宜宾银行便加速上市进程,2023年首度递表失效后、今年3月再次递表失效。此前,还有在港上市八年多的锦州银行宣告退市,股价从上市首日开盘价的4.67港元跌至退市时的1.38港元。

中小银行IPO热情高

无论是在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银行机构IPO进程较为波折,反映出中小银行在上市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仍有15家银行处于A股上市辅导备案期,包括福建海峡银行、成都农商行、北京农商行、芜湖扬子农商行、江苏如皋农商行、江苏江南农商行、徽商银行、杭州联合农商行、乌鲁木齐银行、温州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通商银行、汉口银行、桂林银行、甘肃银行。除了四川宜宾银行外,阜新银行、遂宁银行、达州银行、富滇银行、潍坊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透露赴港上市意愿。

除了在排队等候的银行,还有不少银行将上市列为近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但业绩和资产质量难达要求。例如,冲击“千亿上市银行”目标的宜宾银行近些年利润波动较大,财报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当年实现净利润3.3亿,同比增长135%,此后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利润增速分别为7.3%、24.2%和7.0%。

2014年,恒丰银行就首次公开透露上市计划,但其间受到两任董事长被查风波、不良率跃升、业绩波动等影响,该行上市计划被长期搁置。该行去年以来多次提及上市计划,但在行业整体IPO停滞不前的当下,恐怕仍有难度。2024年第一季度,恒丰银行营业收入63.11亿元,同比增长0.8%,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下降19.9%。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中小银行整体并不具备大规模上市的条件,一是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情况不佳及资产质量堪忧,上市效果可能不及预期,二是资本市场IPO政策调整之下,名额更向“硬科技”型企业倾斜,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具备相应条件。

资本补充压力待解

IPO收紧的当下,银行为何仍要积极筹备上市?“归根到底还是银行面临着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通过IPO补充资本,能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优化股权结构。

对于银行来说,扩大资本是经营的重要法宝。目前,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仍面临较大压力。根据监管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底,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5.06%,其中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3%、12.22%、12.32%,显著低于大行17.56%的水平。且较前一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农商行下降15BP,民营银行下降8BP。

在不良率方面,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9%,其中,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5331.67亿元,不良率1.78%,农村商业银行9052.6亿元,不良率3.34%。

资本充足率和不良率下降的同时,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有所下滑。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为205.54%,较2023年末有小幅下降。其中,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为132.71%,不仅低于行业平均值,也逼近120%的监管要求底线;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为191.24%,也低于行业均值。

银行业人士对记者指出,随着不良资产的增多,风险加权资产的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会导致资本充足率降低。同时,核销金额和风险准备金的提高会减少利润,进而削弱留存收益对资本的补充效果,加剧银行资本金不足,在此背景下,不少中小银行通过合并重组或发行二级资本债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近年来,一大批中小银行的“消失”成为佐证。监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共有44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6家。而这一数字在2023年底、2022年底、2021年底分别为4490、4567、4602家。其中,年内有83家中小银行进行合并重组,涉及32家村镇银行、35家农商行、15家农信社和1家城商行。

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补充是中小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建立更具针对性的多元化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从监管的角度出发,需要深化中小型银行的改革并有效处理风险问题。可以通过重组、合并以及利用专项债券进行资本注入等方式,确保高风险机构能够安全地退出市场。”银行业内人士指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可适当调整股东资质要求,简化审批流程,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对专精特新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予以增信支持。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密集发行二级资本债,国联证券固收分析师李清荷表示,今年第三季度为银行二永债到期高峰,也是银行密集发债的时期。其中,中小银行虽然发行规模较小,但发债银行数量增速明显,6月以来超过10家农商行相继发行。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撰文称,监管部门可以继续探索差异化资本监管要求,可根据中小银行的业务和风险特征,在审慎、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差异化的监管要求,适度放松其资本约束,缓解资本补充压力,为中小银行更好支持服务本地经济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上述差异化资本监管要求已在2023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办法提出,按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将银行划分为三档,分别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用意正在于提高监管匹配性,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缓解中小银行的合规压力。

曾刚进一步建议,可以扩大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提高中小银行各类资本工具的流动性。此外,也可以考虑将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如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范围,提升市场对中小银行资本债的接受程度。此外,可以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引入更多的合格投资主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将银行划分为三档,分别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用意正在于提高监管匹配性,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缓解中小银行的合规压力。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