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多重信号
财联社 2024-11-10 20:18

今日,人民银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业内专家指出,三季度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一揽子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对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未来直接融资发展是大趋势,货币政策框架也会相应调整优化。一方面,随着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与新动能更加适配,发展总体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场产品和传导链条更加复杂,央行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会不断上升,淡化数量目标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未来会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增量金融政策接连落地 力度为近年最大

从三季度货币政策的推出节奏和力度来看,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8、9月份,部分宏观指标边际走弱,市场信心持续较弱,为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9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了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增量金融政策,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可以看到政策一轮接一轮持续用力。三中全会后,人民银行及时响应改革部署,7月下旬宣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进一步明示政策利率,并同步降息0.1个百分点,既是短期宏观调控,也是中长期金融改革思路的体现。”业内专家表示。

降准降息已落实到位,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了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带动10月份发布的1年期和5年以上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超预期下行0.25个百分点,创2019年改革以来最大降幅。

房地产市场方面,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已全部发布,存量房贷利率于10月25日完成批量调整,惠及5000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此外,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正式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也已发布实施。

“一揽子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各界给予了积极正面评价,有力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业内人士指出。

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截至10月31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15%,较6月以来低点上涨10个基点;上证指数收报3280点,较6月以来低点上涨21%;人民币汇率收报7.1160,较6月以来低点升值2.2%。

从实体经济看,我国制造业景气回升,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累计降幅收窄,国庆期间,居民看房量和成交量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实际是适度宽松的。市场普遍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也在上升,未来货币政策还会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的支持力度。央行行长潘功胜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金融在支持重点领域方面持续用力,包括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创设两项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领域支持力度等。

信贷结构方面持续优化,数据显示,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2.9 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 4.3 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三季度货政报告设置专栏介绍,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增量扩面。过去5 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 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 47%。科创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发行规模持续提升,科创票据累计发行突破 1 万亿元。服务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市场快速发展,超过1700 家专精特新企业在 A 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 3.3 万亿元。

同时,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也在逐步健全,科技企业跨境融资更加便利,银企对接更加精准,不少地区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对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给予财政奖补。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看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是万能的,面面俱到实际上就体现不出重点结构的支持,很多实体经济领域本身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解决,不必然需要专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适当的激励作用,根本上是要激发市场活力,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业内人士指出。

货政政策更加注重量价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在融资结构变化背景下,货政政策更加注重量价结合。

此次三季度货政报告设置了两篇专栏,一篇介绍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数量目标的淡化,另一篇介绍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的近期举措和下阶段政策方向。

由于存款的分流和回流,影响了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对 M2 造成了很大扰动。今年以来,由于存款利率下调、规范手工补息,叠加债券市场价格的上涨,存款一度出现了向理财等资管产品的加速分流,导致M2 加快下行。8月末理财等资管产品余额增速由去年末的 3.7%升至 8.8%,而同期M2 增速则由 29 9.7%降至 6.3%。

但专家表示,进入 9 月份,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预期改善,尤其是股票市场明显回升,理财资管又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回流,9 月末M2 增速也回升至 6.8%。

“当前更多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可以更好体现金融支持的总体力度。”专栏指出,目前我国包含债券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保持在8%,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信贷等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应减弱,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这是直接融资发展伴随的必然结果。

未来直接融资发展是大趋势,货币政策框架也会相应调整优化。专家表示,一方面,随着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与新动能更加适配,发展总体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场产品和传导链条更加复杂,央行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会不断上升,淡化数量目标是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未来会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市场人士指出,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未来要在“形得成”和“调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调得了”着眼于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职能,尽可能缓解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要加强维护竞争秩序

“利率影响消费和投资,对宏观经济有重要意义,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业内专家表示。

今年以来,央行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规范手工补息等,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健全。

市场认为,总的看,我国政策利率是能够有效传导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保持在历史低位。但目前在维护竞争秩序和利率政策执行层面仍有完善空间。

央行专栏指出,一方面,银行过度竞争贷款,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快”,部分大客户贷款利率甚至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另一方面,银行存在规模情结,过度竞争存款使得存款利率“降不动”,创造出各种违规的“创新产品”,甚至前脚刚下调存款利率,后脚又通过手工补息等补回来,存款利率“明降实升”,削弱存款利率下降效果。

“这些年来政策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影响是中性的,过度竞争才是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专家指出,这是影响当前银行净息差的关键因素,需要银行自身合理调整来应对。

央行专栏还指出,前期,一些地方出现银行恶性竞争房贷、低于经营成本发放贷款的现象。五年以上期限新发放房贷利率的保本点基本在3.2%左右,房贷利率显著低于3%对银行来说不可持续。

“目前部分地区房贷利率已经向合理水平回归,恶性竞争有所缓解,未来银行还应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理性有序参与市场竞争。最新一轮的房贷利率调整,同时伴随着降准降息、存款利率下行等,综合权衡后,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总体中性。”上述专家认为。

业内人士还表示,国际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如日本、德国,银行净息差会相对低一些,经济下行期还会再收窄一些,但实体经济恢复后也会反哺银行,净息差会有回升,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关于货币政策、债市、汇率 央行释放重要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1-1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择机降准降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1-05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4-12-10
继续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央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释放什么信号?
财联社 2024-11-12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将更注重量价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9
央行释放最新货币政策信号 降准有空间、降息受约束
第一财经 2024-09-06
央行释放最新货币政策信号,降准有空间、降息受约束
第一财经 2024-09-05
全球央行年会临近 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待释放
证券时报 2024-08-21
最新评论